五
言
塞
外
同
赋
山
夜
临
秋
以
临
为
韵
边
城
炎
气
沉
,
塞
外
凉
风
侵
。
三
韩
驻
旌
节
,
九
野
暂
登
临
。
水
净
霞
中
色
,
山
高
□
里
心
。
浪
帷
舒
百
丈
,
松
盖
偃
千
寻
。
毁
桥
犹
带
石
,
目
阙
尚
横
金
。
烟
生
遥
岸
隐
,
月
落
半
峰
阴
。
连
洲
惊
鸟
乱
,
隔
岫
断
猿
吟
。
早
花
初
密
菊
,
晚
叶
未
疏
林
。
凭
轼
望
寰
宇
,
流
眺
极
高
深
。
河
山
非
所
恃
,
于
焉
鉴
古
今
。
写景
边塞
写山
秋景
情感
咏物
凭轼远望
哲思
季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秋季夜晚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诗人以“边城炎气沉,塞外凉风侵”开篇,巧妙地对比了边塞内外的气候差异,营造出一种从炎热到清凉的过渡感,预示着季节的更迭。接着,“三韩驻旌节,九野暂登临”两句,既展现了边塞的辽阔与雄伟,也暗示了边防的重要性,以及诗人对边疆安全的关切。通过“水净霞中色,山高□里心”,诗人运用色彩与高度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浪帷舒百丈,松盖偃千寻”描绘了广阔无垠的景象,同时“毁桥犹带石,目阙尚横金”则通过残破的桥梁和横跨的金属,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边塞的沧桑。“烟生遥岸隐,月落半峰阴”将视线拉远,通过烟雾和月光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连洲惊鸟乱,隔岫断猿吟”通过动植物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早花初密菊,晚叶未疏林”则在时间的流转中,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最后,“凭轼望寰宇,流眺极高深”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放眼四海,思考宇宙与人生的深刻情感。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边塞的自然风光,还蕴含了对历史、人生和宇宙的哲思,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深邃的思想。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唐代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李世民
108首
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