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
城
望
月
玄
兔
月
初
明
,
澄
辉
照
辽
碣
。
映
云
光
暂
隐
,
隔
树
花
如
缀
。
魄
满
桂
枝
圆
,
轮
亏
镜
彩
缺
。
临
城
却
影
散
,
带
晕
重
围
结
。
驻
跸
俯
九
都
,
停
观
妖
氛
灭
。
写景
山水
咏物
抒情
怀古
地点
秋节
月夜
边塞
战事
译文
在玄兔之月初始明亮时,清澈的月光照射在辽阔的边疆上。
月光偶尔被浮云遮蔽,而穿越树林时,花朵仿佛被串连起来般美丽。
当月亮圆满如同桂树枝头满盈,月亏之时又像镜子破损,光彩缺失。
靠近城池,月影分散开来,周围带着光环,层层环绕重叠。
帝王停车驻足俯视九州大地,静待那不祥之气消散殆尽。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辽阔边塞下赏月的画面,通过对月光与自然景物交织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在辽东观望明月时的心境和情感。首句“玄兔月初明”直接点出了夜色中初升的明月,"澄辉照辽碣"则渲染出月光清澈、辽阔无垠的壮丽景象。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云影、树花与桂枝之间关系的刻画,如“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和“魄满桂枝圆”,诗人巧妙地表达了月光在自然界中的流动和变化,以及它对周遭景物的影响。"轮亏镜彩缺"则是对明月的一种比喻,强调其完美而不失瑕疵。最后几句,“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表达了诗人站在边塞之上,观赏着这轮明月时的心境和情感。"驻跸俯九都"可能暗示着诗人身为帝王,对于国土和民众的关怀。而"停观妖氛灭"则可解作诗人借此望月之际,希望边疆平安,无妖氛侵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辽阔,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蕴含了诗人作为帝王对于国家和民众的深切关怀。
李世民
108首
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