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史
三
王
德
弥
薄
,
惟
后
用
肉
刑
。
太
苍
令
有
罪
,
就
递
长
安
城
。
自
恨
身
无
子
,
困
急
独
茕
茕
。
小
女
痛
父
言
,
死
者
不
可
生
。
上
书
诣
阙
下
,
思
古
歌
鸡
鸣
。
忧
心
摧
折
裂
,
晨
风
扬
激
声
。
圣
汉
孝
文
帝
,
恻
然
感
至
情
。
百
男
何
愦
愦
,
不
如
一
缇
萦
。
咏史
悼亡
情感
母爱
怀古
赏析
这首诗是东汉时期班固的作品《咏史》,通过对古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治乱之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圣主英明、仁德的赞美。"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这几句描绘了古代三王(夏禹、商汤、周武)的德政不及后世,后来统治者转而使用严酷的肉刑来维持秩序。"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则暗示了即使是圣人也难免犯错,而这错误可能导致整个国家的动荡。"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个人情感上的失落和悲凉,没有子嗣的孤独与哀伤,以及面对死亡的无力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这段文字展示了诗人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哀愁之情,甚至在清晨的风中感受到一种悲凉与力量。"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最后两句诗人赞颂了西汉时期的孝文皇帝,其德政能够深入民心,而这种美德远胜过数量上的繁多。整首诗通过历史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治国之道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班固
11首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