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道
娘
墓
道
娘
坟
近
官
路
旁
,
来
往
人
拈
一
炷
香
。
百
顷
良
田
都
弃
置
,
一
生
心
地
得
清
凉
。
八
十
红
颜
犹
处
子
,
寻
常
义
气
夺
秋
霜
。
只
疑
身
是
观
音
化
,
还
以
慈
悲
度
十
方
。
悼亡
抒情
写人
赞颂
地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道娘墓的景致与传说,充满了对这位女性的崇敬之情。首句“道娘坟近官路旁”,点明了墓地的位置,靠近官道,过往行人众多。接着“来往人拈一炷香”描绘了人们在经过时,会恭敬地献上香火,表达对黄道娘的敬仰和怀念。“百顷良田都弃置,一生心地得清凉”两句,通过对比黄道娘生前的财富与死后墓地的简朴,展现了她淡泊名利、心地纯净的一生。她的精神超越了物质的束缚,得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清凉。“八十红颜犹处子,寻常义气夺秋霜”则赞美了黄道娘虽年事已高,但依然保持着少女般的纯洁与美丽,其高尚的品德和义气甚至能与严冬的霜雪相抗衡,形象地表现了她的道德光辉和人格魅力。最后,“只疑身是观音化,还以慈悲度十方”将黄道娘比作观音菩萨的化身,强调了她具有普渡众生的大慈大悲之心,不仅影响着周围的人,更以慈悲的精神影响着更广阔的世界。整首诗通过对黄道娘墓及其传说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女性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对她精神遗产的传承与敬仰。
张诩
389首
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