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山水
抒情
惜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山林图景。诗人置身于清流与乱石之间,白云缭绕的青山之上,选择在山中盘膝而坐,享受着与世隔绝的宁静时光,整日里不发一言,沉浸在这份自然的静谧之中。“清流多乱石,白云满青山。” 开篇两句,以清流与乱石、白云与青山构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山水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清流潺潺,乱石错落,白云飘渺,青山连绵,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山中敛膝坐,竟日无一言。” 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山中坐定,闭目凝神,与自然融为一体,整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言语,只有心灵与自然的对话。这种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敬畏和内心的纯净。“醉来已失我,闲极忽忘年。” 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诗人似乎已经达到了一种“醉”的境界,这里的“醉”并非酒醉,而是心灵的沉醉,他仿佛失去了自我,完全融入了自然之中。同时,长时间的闲适也让诗人忘记了年龄,表达了他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述以五字谣,取适非取传。” 最后两句点明了诗人的创作意图。他通过简短的五字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不是为了流传千古,而是为了在当下找到心灵的慰藉和满足。这反映了诗人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个人化的审美体验和精神寄托。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张诩

389首
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