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群之马
拼音
hài qún zhī mǎ
释义
危害马群的坏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出处
宋・刘安世《尽言集・应诏言集》:“恣其毁誉;如害群之马,岂宜轻议哉!”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赶走害群之马的走狗!(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典故
庄子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他崇尚自然无为,逍遥自得,政治上也倾向无为而治。在《庄子・徐无鬼》中,写到黄帝要到具茨山见大隗神,前后有六个人帮他驾车、开路,但到了襄城附近还是迷路了,连个问路的人都没有。正巧有个牧马的小孩经过,黄帝赶紧叫住,问他知不知道具茨山在哪,他回答说知道。又问他知不知道大隗神在哪,他也说知道。黄帝不禁赞叹,这个小孩不但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神的所在之处,一定不是个平凡人物,因此向他请教治理天下的道理。小童却不愿多论世事,只想自在地悠游于天地之间。但禁不住黄帝一再地询问,就只说:“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意思是说:治理天下和养马没什么差别,就是除去对马不好的事物而已。黄帝听了非常佩服,叩头拜谢,尊称他为天师。“害马”原指任何会伤害马匹的事物,后来“害群之马”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危害大众的人。
故事
传说黄帝轩辕氏去且茨山找神仙大隗讨教治理天下的良方,在半途中遇到一个牧马的孩子,黄帝向他问路,孩子告诉大隗的住处。黄帝问孩子如何治理天下,孩子说:“治理天下就和放马一样,只要那去其害马就可以了。”黄帝顿悟其中道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