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头是道

拼音
tóu tóu shì dào
释义
原为禅宗语;原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条理清楚;道理充分;面面俱到。
出处
《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用法
主谓式;作状语、补语;含褒义。
解析
“头头是道”与“天花乱坠”有别:“头头是道”可形容说话或作事;偏重于说得有条有理;“天花乱坠”只能形容说话;偏重于说得漂亮生动。
示例
再看他后面讲那汽机的做法用法,头头是道,语语内行。清 姬文《市声》第十三回
典故
在佛教史上,禅宗是以不立文字为其宗旨,主张禅不可言说。但发展到后来,佛理不可言说又需言说,然而又不能落入世俗文字、语言的窠臼,于是在走到极端之后,又转向于立文字述说,因此有文字禅的出现。文字禅中有所谓的“公案”,“公案”本指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禅宗借用它专指古代禅师的言行纪录,其中蕴含著开导弟子觉悟的经验。而“颂古”就是后来的僧人用韵文的形式,对“公案”进行赞誉性解释的语录体裁,是教禅学禅、启悟心性的教学手段。它的特点是不点破,留下参悟的话题和机锋,不直接把古圣的意旨叙述出来,而是运用生活化的比喻,绕路说禅。南宋时僧人法应收集“颂古”之作,编成《禅宗颂古联珠集》,元代的普会接续法应的工作,编成《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在规模及内容上都大有增加。典源出自于《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一八,大意是说赵州从谂禅师在初次参见南泉普愿禅师时,即表现得不寻常。对于普愿禅师问他的问题,他并不直接回答,而是以另一种巧妙的方式应答,因此深得普愿禅师的赏识。关于这段问答,后面的颂文则是说得很明白,意谓:即使是一把小草,有智慧的人也可以将它变成一尊佛像;也就是只要悟得禅理,则道时时刻刻存在我们眼前,是无所不在的。“头头是道”这句成语原用来指道无所不在,后则用于形容言语清楚明白,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