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
拼音
lè bù sī shǔ
释义
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出处
晋・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解析
“乐不思蜀”与“乐而忘返”有别:“乐而忘返”无“忘本”的意思;“乐不思蜀”则有“忘本”之意。
示例
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典故
三国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挟持到魏都洛阳。刘禅非但不知亡国恨,反而每天只知吃喝玩乐。据《汉晋春秋》载,有一天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并故意派人演出蜀国的歌舞杂耍,刘禅的随从看到家乡戏,就想到亡国的羞辱和哀痛,都不禁伤心流泪,而刘禅却依然嘻笑自若。司马昭看了之后就对旁人说:“这个人竟然无情到这个地步!即使诸葛亮没有死,也没有办法长久扶持这样的人。”几天后,司马昭问刘禅:“你会不会想念故乡呢?”刘禅回答说:“我在这里很快乐,不会想念故乡。”后来郤正跟刘禅说:“陛下怎么能说不想念故乡呢?如果司马昭再问,你就哭著说:『先人陵墓,远在蜀地,没有一天不想念。』”之后司马昭果然又问刘禅还想不想蜀国,刘禅便照著郤正的建议说了一遍。司马昭听了故意说:“你这话怎么和郤正说的完全一样?”刘禅大吃一惊,张大眼睛说:“没错,正是郤正教我说的。”司马昭和旁人都忍不住笑了出来。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乐不思蜀”的成语,比喻人因留恋异地而不想返回故乡。或形容快乐得忘了归去。
故事
三国时蜀国昭烈帝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死后,蜀国灭亡。后主刘禅投降了司马文王司马昭。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刘禅看得津津有味,司马昭问刘禅感受如何,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讥笑他麻木不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