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云
拼音
bù zhī suǒ yún
释义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
三国・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表示不知道说什么为好。
解析
“不知所云”和“语无伦次”;都可表示语言紊乱;说得叫人摸不着头绪。但“不知所云”指语言紊乱或思想混乱;内容空洞;说的不知是什么;令人难懂;“语无伦次”程度轻;仅指说的话无条理、紊乱。
示例
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不知所云。
典故
“不知所云”就是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本来是自谦讲得很杂乱,缺乏条理,后来多用于贬意,形容言语模糊或内容空洞。诸葛亮(公元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避乱荆州,刘备三访其庐乃出。为人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曾败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刘备殁,辅助后主刘禅,封武乡侯。志在攻魏以复中原,乃东和孙权,南平孟获,与魏长期争战,后鞠躬尽瘁,卒于军中,谥号忠武。诸葛亮出师讨伐魏前,曾撰写〈出师表〉给后主刘禅,劝诫他要亲近贤人,远离小人,并且惕励自省。文末诸葛亮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意思就是我诸葛亮将要出征,心情激动,一时之间涕泪直流,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而在《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中,此处则作“不知所言”。后来“不知所云”这句成语被用来形容言语模糊或内容空洞,无法得知意旨为何。
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临终时叫儿子刘禅拜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恢复与东吴联盟,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率军南征,七擒孟获。随后率军伐魏,临行前写下《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