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猿意马

拼音
xīn yuán yì mǎ
释义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出处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解析
见“心不在焉”。
示例
俺从今把心猿意马紧牢拴,将繁华不挂眼。(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
典故
《参同契》是一本将《周易》易理、“黄老”、“炉火”三者道理参合为一的炼丹修仙之作,因此又称为《周易参同契》,托言《易经》中的卦象,结合黄老学说,以阐明炼丹(即炉火)的原理和方法,是道教最早有系统论述炼丹的书籍。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典源主要在说明内在心性修养的方法。心思必须无所杂念,无所为,才能达到气和的境界,在动静之间也要常保平衡,时时调息,于日常生活之中无所间断。如果心思如猿猴不定地跳跃,像快马四处地奔驰,而难以控制,就会让神气散乱,如此一来,想要修心养性,是不可能的。后来“心猿意马”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心意不定,不能自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