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急败坏
拼音
qì jí bài huài
释义
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慌张失措的样子。形容羞怒、狼狈的样子。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只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走到山寨里叫道:‘苦也!苦也!’”
用法
补充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解析
“气急败坏”与“暴跳如雷”有别:“气急败坏”偏重在慌张、羞恼;作状语时;常以“跑”、“跳”等跟“走”相类的动词为中心词;“暴跳如雷”偏重在急怒、暴躁;作状语时;常以“叫”、“骂”等跟发音有关的动词为中心词。
示例
1)看他这样气急败坏的神情,一定又发生什么事情了。
2)他见别人超过自己,就气急败坏地大骂起来。
典故
“气急败坏”是指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非常狼狈的样子。这个成语在小说中常被使用。如《水浒传》第五回记述鲁智深投宿在刘家庄院,接受刘太公的款待,正巧当时山贼前来强娶太公的女儿,鲁智深借机报恩,把山贼打得落荒而逃。山贼头领安坐寨中,本来预期看到下山娶亲的伙伴凯旋归来,不料却望见“数个小喽啰,气急败坏”,状甚狼狈地跑回山寨。另外如《水浒传》第六七回:“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 《精忠岳传》第七一回:“正在盼望,忽见那些逃回军士,气急败坏,跑回营来。” 在这几个例证中,“气急败坏”都是用来形容狼狈慌张的样子,但今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亦有用于形容恼怒的样子,如:“他前来请求帮助,不料被拒,于是气急败坏地走了。”就是这个意思。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