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胜枚举

拼音
bù shèng méi jǔ
释义
胜:尽;枚:个。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出处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又复不胜枚举。”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补语;用于列举的场合。
解析
“不胜枚举”和“举不胜举”;都形容数量极多。有时可通用。但“不胜枚举”偏重于所举的是同一类的人或事物;“举不胜举”偏重于所举的不只限于同一类的人或事物。
示例
祖国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不胜枚举。
典故
“不胜枚举”原作“不可枚举”。“枚”是计算物品的单位,相当于“个”,“枚举”即是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宋代王楙在《野客丛书》中,追溯一些俗语的可能来源。王楙举出古书中的相关资料,类似的说法很多,实在无法一一举出,也就是“不可枚举”。后来“不胜枚举”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举出。“不胜枚举”较早的书证如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七・艺文志脱漏》:“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又复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