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床异梦

拼音
tóng chuáng yì mèng
释义
睡在一张床上;做着不同的梦。原指夫妻感情不和。比喻同作一件事;各有各的打算。
出处
宋・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乙巳春书之一》:“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人。
解析
“同床异梦”与“貌合神离”区别在于:“同床异梦”指同做一件事或同处一种境地而各有打算;而“貌合神离”指表面上好;而实际上并不一致;可用于人或物;而“同床异梦”只用于人。
示例
但彼等乌合之众,同床异梦,一战即溃。(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典故
南宋文人陈亮在写给友人朱熹(元晦)的信中,提及自己近日来的遭遇与心境。他说他在遭到横祸,差点丧命之后,目前以教书为职业,并盖了几间小屋,周围种些树木,庭院中还有个小池,风景优美,怡然自得。其中有三间屋子取名为“抱膝”,二位友人为此而作了三首〈抱膝吟〉送我,但总觉得他们并没有写到真正的含意。里面提及周公及诸葛亮等古人,但人各有志,就算睡在同一张床上,也是各做各的梦,不一定要和古人相比。而我又写不出来自己的感受,所幸您也写了两首,我坐在小屋中,吟唱它们,感觉更舒适快意。后来“同床异梦”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共同生活或一起做事的人意见不同,各有各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