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窥天

拼音
yǐ guǎn kuī tiān
释义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从管子里看天。比喻见识非常狭隘;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很肤浅;很片面。
出处
战国・庄子《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解析
“以管窥天”和“坐井观天”都有“目光狭小”的意思;但“坐井观天”比“以管窥天”更广泛一些。
示例
对于那些以管窥天的行为应给予彻底的否定。
典故
“以管窥天”原作“用管闚天”。《庄子・秋水》有一段战国时名家公孙龙和魏国公子魏牟的对话。公孙龙认为自己最通达事理,博闻善辩,胜过所有口才好、学识高的人。但当他听到庄子的言论却觉得困惑,无法理解,于是问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学识不足?魏牟便说公孙龙像长住井底的青蛙,见识浅薄,眼界狭小,根本无法通晓庄子言论玄妙之处。就算花工夫去学习,自以为懂了,但实际上只有学得皮毛,有如“用管子看天,只能看到天空的一小部分,以为天空就是这么小”一样。要他别再试图理解,免得如“邯郸学步”,非但没学成,反而将自己原有的学问失去了。庄子与公孙龙并非同时代的人,表示庄子言论的深奥,连像公孙龙这样博闻善辩之士都无法参透,只能获得片面的理解,就如“用管窥天,用锥指地”般。后来“以管窥天”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见识片面而狭窄。
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神医扁鹊经过虢国听说虢太子猝死,就问中庶子太子的症状,认为虢太子只是假死可以救活。中庶子不信,扁鹊认为他是以管窥天孤陋寡闻,就在太子的穴位上扎针,太子就苏醒过来,再经汤药调解,20天后就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