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耸听

拼音
wēi yán sǒng tīng
释义
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耸听: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
出处
宋・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意者危言骇世,姑一快胸中之愤耶!”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解析
“危言耸听”和“骇人听闻”都有使人听了吃惊的意思。但“危言耸听”指的是歪曲、捏造无中生有的事;可用于目的、动机;“骇人听闻”指惊人的残暴、惨毒、卑劣的事实。
示例
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道理,稍稍注意这个问题的人,是不难发现若干真凭实据的。(郭小川《论“听话”》)
典故
“危言耸听”原作“危言骇世”。“危言耸听”是故意说些夸大、吓人的话,使听的人惊骇的意思。“危言”的“危”应当就是“危险”的意思。和《论语・宪问》所说的“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的意思不同。《论语》的“危言”是指“正直的言论”。在宋代吕祖谦〈馆职策〉中提到汉文帝时,国家承平,如果较之于“成康之治”也许不足,但是较之于春秋战国以降的政情,则绰绰有余了。但是在《汉书・卷四八・贾谊传》中,却提到贾谊上疏给文帝,奏章一开头就说:当今国事,可以令人痛哭者一,流涕者二,长叹息者六。从贾谊的奏章来看,似乎文帝时的朝政简直糟透了,根本不像史实告诉我们的。有人就认为贾谊是在“危言骇世,姑一快胸中之愤”,意思是说贾谊是在故作惊人之语,好痛快地抒发内心的愤闷。吕氏这篇文章是今天可以找到关于“危言耸听”较早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