鹑衣百结

拼音
chún yī bǎi jié
释义
鹑衣:像鹌鹑鸟尾巴那样的衣服;百结: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身上穿的衣服补丁多;连缀起来就像鹌鹑鸟的秃尾巴。形容衣服破烂不堪。
出处
宋・李昉《太平广记》:“时有一人,鹑衣百结,颜貌憔悴,亦往庙所。”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衣服破烂。
示例
鹑衣百结走风尘,落魄谁怜此一身?(清・程麟《此中人语 乞丐风流》)
典故
“鹑衣百结”系由“鹑衣”及“百结”二语组合而成。 “鹑衣”是出自《荀子・大略》。根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子夏富有文才,孔子死后,他到西河讲学,魏文侯相当敬重他,尊他为师。虽然如此,他仍然甘于清苦的生活,衣服像鹑鸟短秃的尾巴一样,破旧不堪。 “百结”则是出自晋・王隐《晋书》。根据记载,西晋初年时,有一个叫董京的人,常披头散发,放荡不羁。每当他到洛阳街上行乞,便捡拾碎布结成衣服穿在身上,号称“百结”,别人要给他好衣服他都不肯接受。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鹑衣百结”,用来形容衣服破烂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