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的放矢

拼音
wú dì fàng shǐ
释义
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出处
清・梁启超《中日交涉汇评》:“如是,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直拉杂摧烧之可耳。”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示例
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典故
这篇〈答容州窦中丞书〉,是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的刘禹锡,写给容州窦中丞的回信。信中有一段内容写到:今日的读书人盲目地、矛盾地相互攻击对方,议论嘈杂之声如蝉鸣鼎沸,这就好像拉满弓弦胡乱放箭,却不知他们的目标物在哪?后来“无地放矢”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言语或行动没有目的。亦用来比喻毫无事实根据而胡乱的指责、攻击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