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
人
居
为
吴
中
行
作
桑
抽
稚
绿
麦
生
歧
,
男
女
新
年
解
谷
丝
。
老
至
已
怜
同
甲
少
,
业
成
未
觉
见
丁
迟
。
槿
篱
日
薄
鸡
豚
散
,
花
邬
春
深
燕
雀
知
。
却
怪
闲
情
消
不
尽
,
据
床
长
咏
《
竹
枝
词
》
。
写景
田园
春天
咏物
情感
抒怀
赞颂
译文
桑树抽出嫩绿的新芽,麦子生长出了分叉,男女老少都在新年之际忙着耕织。
岁月不饶人,我已年老,感觉到同龄人越来越少,虽然事业已成,却还没有感觉到年龄的迟缓。
日薄西山的傍晚,槿篱边鸡豚散去,春色深浓的花丛中,燕雀知晓。
却惊讶于自己的闲情逸致怎么也消磨不尽,于是常常躺在床上长时间吟咏《竹枝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首句“桑抽稚绿麦生歧”以绿色的桑叶和麦苗的生长景象开篇,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接着,“男女新年解谷丝”描绘了农忙时节,男女村民共同劳作的场景,体现了乡村社会的团结与协作精神。“老至已怜同甲少,业成未觉见丁迟”两句,通过老年人对年轻一代的关怀与期待,以及对事业成就的喜悦与满足,展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和情感体验。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生活成就的欣慰。“槿篱日薄鸡豚散,花邬春深燕雀知”则通过日落时分鸡豚归巢、春深时节燕雀欢聚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乡村生活的温馨与自然之美。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具体的自然景象,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最后,“却怪闲情消不尽,据床长咏《竹枝词》”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宁静的乡村生活,但内心仍充满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通过吟咏《竹枝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思绪。这既是对个人情趣的流露,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致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社会的一角,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生活、艺术的深刻感悟和美好向往。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