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悼亡
赞美
励志
爱国
咏史
正气

译文

看着中朝的命运被严重倾覆,不只是公卿有责任,每一个普通百姓也都深感责任重大。
悲痛之情无法完全表达生前的痛苦,对于死后名声的考虑也显得苍白无力。
我愿意效仿采薇(古代隐士行为)思考如何保持坚定的节操,最终与那些为了表达忠诚而投身大海的人有相同的决心。
这个国家的忠义不是空话,正义之气常留于天地之间,直至永远。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章慎清所作的《题赵焕文先生殉节纪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对赵焕文先生忠贞不渝、为国捐躯精神的高度赞扬与敬仰。首句“惨睹中朝大命倾”描绘了国家危难的悲惨景象,暗示了赵焕文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接着,“匹夫有责矧公卿”强调了每个人,无论身份高低,都应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尤其是作为公卿的赵焕文先生,其责任更为重大。“哀时不尽生前痛”表达了对赵焕文先生在世时所承受的痛苦和牺牲的深切同情。“洁己遑论死后名”则赞美了赵焕文先生高尚的品德,即使在生前遭受苦难,也不在乎死后是否能获得名声。“甘效采薇思凛节”引用典故,比喻赵焕文先生愿意像伯夷、叔齐那样坚守气节,即使生活艰苦也毫不动摇。“竟同填海为输诚”进一步赞扬了赵焕文先生的忠诚与奉献精神,他愿意像精卫填海一样,不惜一切代价为国家付出。最后,“此邦忠义非虚语,正气常留亘太清”总结全诗,强调了赵焕文先生的忠义之举并非空谈,他的正气将永远流传于天地之间,激励后人。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赵焕文先生崇高精神的颂扬,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忠义之士的崇高敬意。

猜您喜欢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送汪内相移镇宣城
宋·黄公度
龙纪膺图代,龟书出洛年。人文初炳焕,神化共回旋。大雅藩篱缺,诸儒门户专。天将扶古道,岳始降名贤。派别轩皇远,江回楚邑偏。英灵久蟠郁,簪笏旧蝉联。家学传桑砚,词场著祖鞭。风.....
谒岳武忠公忠
清·释敬安
我来武穆祠,凭吊不胜悲。金诏班师日,银瓶坠井时。精魂犹向北,宰木尚南枝。千古纯忠孝,如公更有谁。
读于忠悯杨椒山两公行录不觉拍案
明·张家玉
前有于兮后有杨,须眉男子两堂堂。全忠自古难全孝,何况家亡与国亡。
甲寅闽变,永嘉令马公琾与温处道陈公丹赤同时殉难,今春马公子观察君陈情行在,特锡恩谥忠勤,敬赋一章以纪其盛
清·沈元沧
一官迢递到岩疆,闽海烽烟正扰攘。此日陈豨终负汉,同时南八自忠唐。三年乱定闻家祭,两字名尊慰国殇。庙社灵旗应俨在,清魂千古恋桐乡。
挽黄通判明叔座主
宋·度正
政在伾文过十年,几多岩穴老英贤。公车牍上皆亨路,夜壑舟移閟下泉。事业鼎彝千古恨,文章衣钵万灯传。兑斋遗稿今无恙,更看诸郎各勉旃。
比干墓
唐·汪遵
国乱时危道不行,忠贤谏死胜谋生。一沈冤骨千年后,垄水虽平恨未平。
赵景贤祠联
清·俞樾
在乡义士,在朝忠臣,百战艰难,至死不二;有唐睢阳,有宋信国,千秋俎豆,得公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