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子
明
雪
中
过
山
居
(
其
二
)
学
道
共
年
深
,
俄
惊
莫
境
临
。
青
山
原
不
厌
,
白
雪
故
相
侵
。
听
鸟
便
幽
意
,
看
云
协
素
心
。
但
期
肝
胆
在
,
那
复
问
知
音
。
写景
山水
写雪
抒情
情感
友情
春雪
译文
1、(我们)共同研究学问、钻研道理,时间越久便越能领悟到其中的深意,突然间惊觉(我们)已经到达了新的境界。
2、青山始终不曾对人们感到厌倦,而白雪却常常无情地侵袭(人们)。
3、听鸟儿的声音,便觉得有了幽静的意趣;看天上的云朵,便觉得符合自己素来的心愿。
4、只要肝胆相照,便不再需要寻找知音了。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邹元标所作的《甘子明雪中过山居(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与道友甘子明在深冬时节,于山居之中共同探讨修行之道的情景。首联“学道共年深,俄惊莫境临”,开篇即点明了两人共同追求道义的深厚情谊和岁月的积淀,同时暗示了一种突然的领悟或变化即将到来。这里的“莫境”可能指的是超越世俗、达到某种精神境界的状态。颔联“青山原不厌,白雪故相侵”,以自然景观为喻,青山不厌倦,白雪依然覆盖,象征着道义的追求永无止境,即使在严寒中也依然坚定。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颈联“听鸟便幽意,看云协素心”,进一步深化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通过聆听鸟鸣和仰望白云,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纯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感。这里的“幽意”和“素心”分别指内心的深邃与纯洁。尾联“但期肝胆在,那复问知音”,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表示只要保持真诚与正直,无需刻意寻找理解自己的人。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品质的坚守和对真挚友谊的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与道友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在追求道义过程中的自我反省与成长。
邹元标
316首
万历五年进士。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卒谥忠介。有《愿学集》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