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至
展
先
母
罗
太
安
人
漕
坪
陇
有
感
(
其
一
)
违
远
慈
容
久
,
新
冬
始
一
过
。
有
身
成
病
楚
,
无
泪
不
滂
沱
。
草
木
蒙
茸
湿
,
云
山
变
幻
多
。
重
冥
真
隔
世
,
心
折
此
烟
萝
。
节日
悼亡
冬节
抒情
母爱
思乡
译文
译文:长久不见母亲慈祥的面容,如今新冬已至,又过了一个季节。
译文:身体因病痛而痛苦不堪,内心悲伤至极,泪水如滂沱大雨般无法止住。
译文:草木在湿润的天气下显得茂盛而杂乱,云山之间气象变幻无常。
译文:仿佛被隔绝在另一个世界,内心因这烟雾缭绕的山林而感到无比折磨。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邹元标在冬至时节追思先母罗太安人的作品。诗中以“违远慈容久”开篇,表达了诗人与母亲长久分离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新冬始一过”,点明了时令的变化,也暗示着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诗人接着描述自己因有身体而产生的痛苦,虽无泪可流,但内心的情感却如同滂沱大雨般汹涌澎湃。“草木蒙茸湿,云山变幻多”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寄托情感,草木的湿润和云山的变幻,不仅描绘了冬日的景色,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最后,“重冥真隔世,心折此烟萝”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仿佛已与母亲隔绝于另一个世界,只能在心中折服于那片烟雾缭绕的山林之中。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情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哀思,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邹元标
316首
万历五年进士。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卒谥忠介。有《愿学集》
猜您喜欢
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
唐·韦应物
洛都游宦日,少年携手行。投杯起芳席,总辔振华缨。关塞有佳气,岩开伊水清。攀林憩佛寺,登高望都城。蹉跎二十载,世务各所营。兹赏长在梦,故人安得并。前岁守九江,恩诏赴咸京。因.....
高宗皇帝挽词(其三)
宋·韩彦质
八秩归希有,三灵感具衣。鼎湖龙已远,汾水雁空飞。羽卫愁无色,风云惨不晖。惟馀功与德,千古叹巍巍。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除夕(其二)
明·陈天资
绝塞逢春岁欲新,天涯稚子转相亲。千家未撤三城戍,孤枕犹羁一病身。北警频来魂亦怒,南书不至泪交侵。巡檐散步青云下,苦忆霜鬟守岁人。
述怀一首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
中秋无月
明·王越
年年遇着中秋节,活计虽贫强自欢。不似今年贫得甚,倚栏无个月明看。
恻恻吟(其四十一)
明·彭日贞
琴心永托伴閒居,远别犹勤一纸书。弹指转缘伤浅促,文君无望诔相如。
珍珠帘·辛巳生朝
清·杨玉衔
飞鸿瞥影回头渺。堪惆怅、两事升平年少。春色半阑珊,况影形相吊。面目须眉无一是,更剩得、无聊怀抱。壶小。对茶烟禅榻,契结昏晓。偶尔裙屐追随,借词牌杯酒,涂雕枯槁。问字半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