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
兴
简
同
志
(
其
七
)
涧
水
何
莹
彻
,
仁
峰
何
巃
嵷
。
弦
诵
比
邹
鲁
,
先
辈
多
淳
风
。
处
则
躬
孝
友
,
出
则
懋
清
忠
。
史
书
扬
其
烈
,
高
风
激
予
衷
。
年
来
古
道
丧
,
随
俗
而
圆
通
。
我
资
禀
庸
愚
,
耐
可
守
颛
蒙
。
藩
篱
须
自
固
,
一
德
以
初
终
。
山水
抒情
励志
怀古
读书
哲理
译文
山涧的水多么清澈透明,仁厚的山峰多么高耸入云。
这里的人们弦诵之声比邹鲁还要兴盛,前辈们多以淳朴之风相待。
在家时,他们身体力行孝顺友爱;出外时,他们为朝廷尽忠职守。
他们的功绩被史书所记载,高尚的品格激励着我的内心。
近年来,古老的道德逐渐丧失,人们随着世俗的变化而变得圆滑变通。
我资质平庸愚钝,只能勉强保持自己的纯真和蒙昧。
必须巩固自己的道德防线,始终保持一颗初学者的心,坚守初心。
赏析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邹元标所作,名为《杂兴简同志(其七)》。诗中描绘了对古代道德风尚的怀念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面对社会风气变化时的坚守与困惑。首句“涧水何莹彻,仁峰何巃嵷”以清澈的山涧流水和巍峨的仁峰起笔,象征着纯洁与高尚,引出对古代道德品质的赞美。接着,“弦诵比邹鲁,先辈多淳风”将古代的邹鲁之地与当时的风气进行对比,强调了古代文化的深厚与纯正。“处则躬孝友,出则懋清忠”描述了古人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忠诚于国家的行为准则,体现了儒家伦理的核心价值。接下来,“史书扬其烈,高风激予衷”赞扬了历史上的英烈事迹,激励人心。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现实的反思:“年来古道丧,随俗而圆通”。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的道德风尚逐渐丧失,人们开始随波逐流,追求圆滑通达。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风气变化的担忧。最后,“我资禀庸愚,耐可守颛蒙。藩篱须自固,一德以初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资质平庸的自谦,以及在复杂社会中坚守道德原则的决心。他意识到个人需要加强自我修养,坚持最初的道德信念,如同加固自己的藩篱,抵御外界的诱惑。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的道德风尚,表达了对传统美德的怀念与对个人道德坚守的重视,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考与情感。
邹元标
316首
万历五年进士。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卒谥忠介。有《愿学集》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