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宪
吏
郑
彦
林
考
满
赴
吏
部
我
昔
维
舟
东
上
潭
,
见
君
家
住
岐
阳
南
。
门
垂
栗
里
先
生
柳
,
身
著
柏
台
从
事
衫
。
前
年
寄
诗
沙
头
道
,
去
年
期
我
山
中
庵
。
匹
马
今
朝
又
离
别
,
斗
酒
何
年
共
笑
谈
。
今
去
皇
州
霜
正
落
,
况
逢
淮
树
叶
初
酣
。
吴
女
当
垆
卷
细
袖
,
白
门
烧
酒
破
红
柑
。
人
人
尽
道
山
公
好
,
于
尔
长
林
无
不
堪
。
送别
怀古抒情
地点写景
秋季节气
赞美朋友
友情
写物写景
译文
我曾在昔日把船维系在东边的水潭上,那时见到了你,你住在岐阳的南边。
你家门前栽种着垂柳,仿佛像栗里先生所居之地;你身穿柏台从事的官服,显得风度翩翩。
前年你在沙头道上寄来了诗,去年你又约我到山中的庵堂一聚。
如今我们又要匹马离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共饮斗酒、畅谈笑谈。
你即将离开皇州,恰逢霜降时节;而淮树的叶子也正红得如酣畅之态。
有吴地的女子正在摆设酒垆,卷起衣袖露出纤细的手腕;而白门的烧酒也配以破开的红柑。
人人都说山公好客、乐善好施,但对于你来说,即便在长林这样的地方,也无所不能、无不可堪。
赏析
这首明代王恭的《送宪吏郑彦林考满赴吏部》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郑彦林在潭边分别的情景。首联回忆两人初次相遇,郑彦林家住岐阳南,诗人乘船来访。接着,诗人提及郑彦林的儒雅形象,门前有如栗里先生的柳树,身穿官府从事的服装。颔联通过时间线索,表达了诗人与郑彦林的深厚友谊,前年寄诗相约,去年又期待在山中庵相聚。然而,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次把酒言欢。颈联写到郑彦林此刻离开京城,正值秋霜飘落,而淮河两岸树叶正浓,景色萧瑟。诗人想象他在旅途中会遇到吴地女子卖酒,酒香与柑橘的红艳形成对比。尾联以众人对郑彦林的赞誉收束,表示即使在广阔的长林之中,他也能适应各种环境,展现出其人格魅力。整首诗情感真挚,寓含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往昔友情的怀念。
王恭
1328首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您喜欢
忆郑二宣时往交州
明·林鸿
旅棹若乘空,春游近日东。遥怜沧海客,共是白头翁。雨霁鱼吹浪,天遥鹘借风。清泠台下路,樽酒几时同。
过兴教赠钊上人
宋·苏辙
四十年间此院留,临河看尽往还舟。同来并是三年客,听说行藏各自羞。
别外甥杨克一二首(其二)
宋·张耒
泽国授衣早,今辰絺纻单。孤城远目断,秋水去帆寒。相见不再少,此生何日闲。殷勤换美酒,要对蟹螯槃。
简蔡天任
宋·吴则礼
天公与此强健身,故遣雨洗南徐春。梅柳暮年经老眼,江湖畴昔著羁臣。要穿遥集脚底屐,不负渊明头上巾。颇欲扶筇说幽事,漫郎端肯恕醉人。
方道士还冶城
明·沈周
僧顺尝有言,惠不在天上。但行即须到,此气何勇壮。水云黄冠流,诗酒发清旷。十年落东海,故国隔西望。亦云自不归,要去谁我障。配顺足有馀,天地纳豪放。今日金昌亭,风紧秋叶荡。留.....
送宋谦父之清江因简希亮
宋·张弋
吟诗夕阳里,相送上潇滩。前路逢梅处,同谁倚棹看。岁穷风力紧,江阔雁声寒。持此呈苏李,人生识面难。
和仁崖中枢韵赋谢黄鹿泉农部
清·崔性学
海隅有狂客,友朋为性命。廿年游玉京,折节慕名盛。若将声气求,黄鸟鸣春令。故文畴与论,彩笔助谈柄。学业犹未成,白发羞揽镜。诗画纷赆行,满船虹月映。望古一披襟,不徒恋觞咏。敢.....
赋得章华台送刘给事使楚分封
明·许应元
君不见楚王章华初筑时,方城连亘匝天池。倾天转地起台榭,日月隐蔽星辰移。皮冠豹舄矜雄武,驰道离宫贮歌舞。美人争惜颜似花,猛士犹闻力如虎。只知桂焰薰华屋,不道陂陀生灌木。簪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