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写景
写雨
写雪
写山
节气和冬天
具体来说:

译文

译文:在郊外进行的祭祀仪式非常庄严,斋宫中夜晚的气氛十分肃穆,透着寒意。
译文:用装饰着鸾鸟的刀催促宰杀的进程,庭院中的灯火通明直到清晨,祭祀的准备工作十分艰难。
译文:雨水打湿了摆放着的牛羊祭品,烟雾笼罩着放置币帛的祭坛。
译文:南山上突然迎来了清新的早晨,无数的玉石(或许指祭祀用的物品)已经准备就绪,山势险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祭祀活动中的庄严氛围与自然界的微妙变化。首句“郊祭严祠事,斋宫肃夜寒”点明了祭祀的庄重与夜晚的寒冷,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气氛。接着,“鸾刀催宰急,庭燎及晨难”描述了祭祀仪式中对时间的紧迫感,以及灯火通明直至清晨的景象,体现了祭祀过程的持续与虔诚。“雨湿牛羊俎,烟埋币帛坛”两句则将视线转向祭祀的具体场景,雨水打湿了供奉的牛羊,烟雾笼罩着祭坛上的币帛,形象地展现了祭祀时自然环境与仪式的融合。最后,“南山忽清晓,万玉已巑岏”描绘了次日清晨,山峰在初雪覆盖下的壮丽景象,暗示了祭祀活动不仅影响了人间,也触动了自然界的响应,形成了一个和谐而深远的意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神圣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表达了诗人对这一传统仪式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周紫芝

2047首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猜您喜欢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山中冬夜
唐·张乔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
登煎茶岭绝顶云中遇雨(其一)
清·张问陶
云外疑无雨,肩舆出万山。那知披叆叇,犹自听潺湲。衣冷龙腥逼,梯危石骨顽。风雷不惊客,浩荡起眉间。
奉和圣制野次喜雪应制
唐·张说
寒更玉漏催,晓色御前开。泱漭云阴积,氤氲风雪回。山知银作瓮,宫见璧成台。欲验丰年象,飘摇仙藻来。
避地惠阳鼓峰用徐心远韵
宋·赵必?
收拾当年破敕黄,山中蕙帐梦魂香。风供松叶暖茶灶,云卧茆窗冻笔床。一雨鸣蛙乱深夜,数声啼鸟怨斜阳。风尘浩荡愁如海,怎得中山醉酒方。
宁化白水砌甲子春
宋·黄大受
雪瀑从天下,馀流亦建瓴。双崖秋气逼,九地殷雷声。虎穴山川险,蛟涎草木腥。负鹾由此径,异日不堪行。
乙酉九月从李元甫宫谕再登峄山
明·于慎行
旧隐名峰岱岳前,重扶秋雨上层颠。阴厓尚驻千春草,险磴争飞万木烟。河势遥分双白练,山形近作九青莲。狂来欲问巴渝客,得似华阳几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