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雨
二
首
(
其
二
)
自
落
山
边
日
,
孤
飞
雨
后
云
。
树
将
风
报
客
,
天
遣
月
争
曛
。
诗
苦
穷
堪
忍
,
胡
强
老
怕
闻
。
残
更
随
梦
尽
,
长
日
与
愁
分
。
写景
抒情
残梦
写愁
情感
秋节
山水
长日
天象
自然现象
译文
在山中看着太阳落山,孤云在雨后飘飞。
树被风吹得摇摆仿佛在欢迎客人,天空和月亮一同染上了暮色。
写诗的痛苦难以忍受,但更怕听到胡地的老调。
孤独的夜晚将随梦境流逝,整日都沉浸在愁绪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山边的日落景象,以及雨后天空中孤独的云朵。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情感的深刻体验。首联“自落山边日,孤飞雨后云”,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雨后山边夕阳西下的画面。太阳缓缓落下山边,余晖洒在大地上,而远处的天空中,一只孤独的云朵在雨后自由飞翔,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颔联“树将风报客,天遣月争曛”,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树木似乎在向过路的客人报告着风的消息,而天空则派遣月亮来与夕阳争夺黄昏的余晖。这一联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颈联“诗苦穷堪忍,胡强老怕闻”,转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困苦,诗人表示愿意忍受,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然而,对于年华老去的恐惧,诗人却难以承受。这一联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尾联“残更随梦尽,长日与愁分”,以时间的流逝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现实的无奈。随着夜晚的钟声逐渐消散,梦境也随之消失;而漫长的白天,则伴随着无尽的忧愁。这一联将个人的情感与时间的流逝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内心痛苦的深切感受。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蕴,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周紫芝
2047首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猜您喜欢
十六夜月
宋·刘黻
何处吹来笛一声,长空如水浸江城。中秋有月云偏妒,底事今宵放得明。
酬朱孔年惠菊(其二)
明·林俊
柴桑归爱一身轻,中路黄花到眼明。不见芙蓉见秋水,最难摹索是风情。
江行杂咏(其一)
清·邓汉仪
江州解缆客途长,三日西风逼建康。试问谁人镇姑孰,青山牛渚满斜阳。
秋宵辞(其四)
宋·白玉蟾
空山寂无人,出门但明月。悲哉谁与论,对此一愁绝。清露袭衣裳,凉风逼毛发。泪雨忽复晴,愁云悄自灭。顾影青松下,此意在绛阙。
题赵魏公幼舆丘壑图二首(其二)
元·宇文公谅
小斋松雪对青山,波上閒鸥自往还。文采风流今不见,空馀粉墨落人间。
醉太平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珊瑚挂瓢。黄金担樵。一枝一叶魂销。倩山妻绣描。霜浓艳潮。露晞艳焦。商声飒飒萧萧。恨宫声未调。
登龙尾道南望忆庐山旧隐
唐·白居易
龙尾道边来一望,香炉峰下去无因。青山举眼三千里,白发平头五十人。自笑形骸纡组绶,将何言语掌丝纶。君恩壮健犹难报,况被年年老逼身。
孟徵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次韵(其二)
清·丘逢甲
楼台高占好林峦,曾写春愁此倚栏。云物与时同变换,文章有泪下孤寒。百年人事悲丝染,四海风尘把剑看。休被故山猿鹤笑,罗浮归访葛洪丹。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