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
丹
歌
(
其
十
五
)
能
知
少
女
,
必
定
还
精
。
能
伏
朱
儿
,
必
定
坚
贞
。
金
精
石
髓
,
是
魂
之
灵
。
能
修
者
圣
,
能
伏
者
灵
。
鬼
官
不
追
,
仙
籍
有
名
。
养生哲理
修行
养生
修仙
译文
知晓少女之道,必定能保持精气神。能降伏朱儿(可能是指某种欲望或情感),必定能坚守贞操,保持坚定。
金精石髓,是灵魂的灵气所在。能够修炼它的人会被视为神圣,能降伏它的人会具有灵性。
鬼神不会来打扰,因为你的名字已经记录在仙籍之中。
赏析
这首诗《还丹歌(其十五)》由唐代的杨行真人所作,它以精炼的语言探讨了关于内丹修炼与个人修为的主题。诗中运用了象征性的语言,将“少女”、“朱儿”、“金精石髓”等元素比喻为内在精神与物质的转化过程,以及修炼者在追求道行提升时所应具备的品质。“能知少女,必定还精。” 这句诗暗示了修炼者需要具备洞察力和自我认知,才能达到返本归元、精气神合一的境界。“能伏朱儿,必定坚贞。” 通过“伏朱儿”,诗人比喻修炼者需克服内心的欲望与执着,保持坚定的意志,方能在修行路上有所成就。“金精石髓,是魂之灵。” 这里强调了物质与精神的融合,金精石髓象征着内在的精华与力量,是灵魂得以升华的基础。“能修者圣,能伏者灵。” 表达了只有通过修炼与自我控制,才能达到神圣与灵性的境界。“鬼官不追,仙籍有名。”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修炼成功后的超脱世俗,不受鬼神拘束,最终名留仙籍的景象,体现了对超越凡尘、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境界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古代道家哲学思想,也反映了修炼者在追求精神与物质双重转化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和理想追求。
猜您喜欢
谢师恩·赠众道友二首(其二)
元·王处一
玉阳一遇疑云断。不落升沉绊。试问青州云侣伴。俱怀妙用,每持斋施,步步心香爨。福星空外明昭焕。应化真无乱。宝璧瑶花通内观。金丹结就,紫书来诏,指日登云汉。
相见欢
元·马钰
闲行闲坐闲眠。养丹田。常把东西南北,合和煎。处玄妙。波中燎。用抽添。五彩霞光覆载,一胎仙。
步蟾宫
唐·吕岩
坎离乾兑逢子午,须认取,自家根祖。地雷震动山头雨,要洗濯、黄芽出土。捉得金精牢闭锢,炼甲庚,要生龙虎。待他问汝甚人传,但说道,先生姓吕。
寄题张真人耆山精舍
明·王称
旭日初霞晃翠屏,琅玕芝草近珠庭。玉箫吹彻鸾初下,丹液凝成鼎自扃。海阔传缄曾命鹤,夜深飞佩欲骑星。洞中石瀡移仙乳,云际松根长茯苓。象■朱幡朝太乙,宝函金诀授玄经。凡情久断悬.....
大还丹口诀
唐·罗公远
世人不知丹有神,试吃狼毒必害人。将知世上有善恶,何不将身近善邻。女娲鍊得五常气,变化成形补天地。三十六算世间知,七十二石列具位。天得一而能长,地得一而方久。金得火而转精,.....
立之山居养疴寄赠(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一丘一壑养生主,听松听水逍遥游。本来无病维摩诘,长惯单栖许散愁。世上荣名仇晚节,山中风物媚清秋。高寒夜夜月明好,与子相期最上头。
减字木兰花(其五)
宋·张抡
天机深远。不遇真仙争得见。欲下工夫。须是先寻偃月炉。抽添运用。火候不明□妄动。毫发才差。只恐灵根□□芽。
金丹诗诀(其七十)
宋·陈楠
男儿怀孕是胎仙,只为蟾光夜夜圆。夺得天机真造化,身中自有玉清天。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