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潭
十
景
为
太
医
院
判
蒋
用
文
赋
(
其
四
)
柳
湾
待
渡
杨
柳
依
依
两
岸
分
,
清
湾
渺
渺
是
通
津
。
舟
人
向
夕
停
桡
久
,
过
客
临
流
待
渡
频
。
华
麓
烟
消
山
色
暝
,
海
门
潮
送
月
华
新
。
画
船
挝
鼓
沧
江
上
,
曾
扈
銮
舆
向
北
巡
。
写景
山水
舟船
渡口
待渡
夜景
秋天
月景
译文
杨柳轻拂着两岸,形成一片宜人的景色,清澈的湾流显得遥远无垠,正是通向渡口的大道。
船夫们晚上已经很久没停船歇息了,他们还忙着帮许多来往的客人等待渡河的机会。
在山上烟云散尽之后,整个山色显得昏暗;海门处潮水涌动,仿佛送来新的月华。
在那苍茫的江面上,画船上击鼓声声,那是曾经陪伴着皇家的仪仗队向北巡游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柳湾待渡的景象,充满了江南水乡的诗意与宁静。首句“杨柳依依两岸分”,以轻柔的笔触勾勒出杨柳随风摇曳的美丽画面,仿佛能听到柳叶轻轻摩擦的声音,感受到春风拂面的温柔。次句“清湾渺渺是通津”,将视线拉远,展现出一片广阔的水域,作为连接两岸的通道,给人一种开阔而深远的感觉。接着,“舟人向夕停桡久”描绘了傍晚时分,舟人在等待渡客到来的情景,停桨静候,时间似乎也变得悠长。而“过客临流待渡频”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渡口的繁忙与期待,过客们在岸边等待渡船的到来,显示出生活的节奏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华麓烟消山色暝”一句,将视角转向远处的山峦,随着烟雾散去,山色渐暗,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最后,“海门潮送月华新”则以海门的潮水和新月为背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整首诗以时间和季节的流转之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柳湾待渡这一场景的美,既有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有生活细节的温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平凡生活的深刻感悟。
猜您喜欢
拟古诗八首(其七)
南北朝·鲍照
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秋蛩挟户吟,寒妇成夜织。去岁征人还,流传旧相识。闻君上陇时,东望久叹息。宿昔改衣带,旦暮异容色。念此忧如何,夜长忧向多。明镜尘匣中,宝瑟生网罗。
月夜观星诗
隋·杨广
团团素月净,翛翛夕景清。谷泉惊暗石,松风动夜声。披衣出荆户,蹑履步山楹。欣睹明党亮,喜见泰阶平。觜参犹可识,牛女尚分明。更移斗柄转,夜久天河横。徘徊不能寐,参差几种情。
宿石堰闻牧马者歌
宋·司马光
大河之曲多宽闲,牧田枕倚长堤湾。乌栖鹊散堤树寂,柝木声稀宵欲阑。牧儿跨马乘凉月,历历绕群高唱发。幽情逸气生自然,往往鸣鞘应疏节。歌辞难辨野风高,似述离忧嗟役劳。徘徊不断何.....
月夜舟泊石门
明·伍瑞隆
碧岸停桡好,江间此最幽。爱风常近竹,醉暑更宜舟。片月山城夜,疏萤海树秋。明朝又何处,相对且淹留。
淡北八景(其六)芦洲泛月
清·林逢原
一棹空明趁晚潮,木兰舟在镜中摇。数声渔笛沧浪晚,十里芦花渚国遥。片席盟鸥如此水,断篷过雁可怜宵。分明七二湾头月,今夕相随上画桡。
大江东去·秋夜同汪清涟宿程敬庵、姚笑夫山庄,用陈检讨韵
清·潘西凤
河干唤渡,向同侪、村馆索浮大白。直令狂奴横醉眼,画出江东笨伯。衣上沾霜,榻边留月,骨与酸风敌。莫谈往事,大非旧日胸臆。久矣付与浮云,皆缘计早见,弹求鸮炙。此际徒然言亦耻,.....
九日宿东山寺四首(其四)
明·雷思霈
夜宿山顶寺,苦吟醉后身。频来知地主,闲坐数樵人。日日歌声巧,时时山色新。绿萝溪上月,请与结为邻。
留都(其四)
明·黎民表
铜爵标霞外,金茎擢汉间。祥基开白水,御苑跨黄山。殿古宵钟彻,花深委佩闲。苍苍后湖月,应载凤游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