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日
同
诸
公
至
洽
师
房
洽
公
兰
若
宿
云
阴
,
上
客
何
频
此
盍
簪
。
幔
捲
云
山
邀
逸
兴
,
楼
标
霜
月
喻
禅
心
。
空
阶
雨
过
閒
花
发
,
绝
涧
风
来
落
叶
深
。
今
夜
上
方
期
共
宿
,
一
灯
竹
里
对
君
吟
。
写景
秋日
山水
禅心
落花落叶
怀友
赞美公房
译文
在公馆兰若寺中住宿时,云层阴沉,来此的贵客为何频繁地相聚。
卷起窗帘,远望云山,邀请着人们去追求超脱的兴致;高耸的楼阁中,霜月如喻,形容了人们清净的禅心。
空旷的台阶上,雨后闲花盛开;深谷中,风起时落叶纷飞。
今夜期待与大家一同在上方住宿,一盏灯下,我在竹林里对你们吟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访友的雅致情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联“洽公兰若宿云阴,上客何频此盍簪”以“洽公兰若”点明地点,暗示了寺庙的清幽与宁静,同时以“宿云阴”渲染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接着,“上客何频此盍簪”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频繁相聚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颔联“幔捲云山邀逸兴,楼标霜月喻禅心”进一步展开画面,通过“云山”、“霜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意境。这里的“逸兴”不仅指诗人的兴致,也暗含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楼标霜月喻禅心”,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禅宗思想联系起来,体现了诗人对禅学的感悟和理解。颈联“空阶雨过閒花发,绝涧风来落叶深”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花开花落的自然景象。雨水过后,空阶上的闲花悄然绽放,绝涧中风吹起,落叶堆积得更深。这一联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尾联“今夜上方期共宿,一灯竹里对君吟”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约共宿的愿望,以及在竹林中对诗文的共同欣赏。这一联既是对友情的深情表达,也是对诗意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综观全诗,林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访友的场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禅学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禅意,是明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林鸿
554首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而一时才士如郑孟宣、高廷礼、周又铉、黄铉之、林伯璟、林汉孟之流,皆从之游。其后王皆山、王中美、王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赵景哲诸名人,以诗名于时,又私淑于鸿者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绕清韵。”欧应昌《瑞岩山志》曾收录林鸿《游瑞岩》一诗。林鸿著作有《林鸿诗》1卷、《鸣盛词》1卷、《鸣盛集》4卷。明代曾刊印《闽中十子诗抄》一书,收录有林鸿诗作。
猜您喜欢
秋日苏黄门赵藩参过清泉精舍得池字
明·黎民表
门外何人复问奇,偶寻芳径独移时。薜萝过雨飘山阁,松桂分阴到石池。林下早抛朱绂贵,尊前共指白云期。荣名更欲投竿去,多病深惭狗监知。
偶作寄王秘书
唐·齐己
七丝湘水秋深夜,五字河桥日暮时。借问秘书郎此意,静弹高咏有谁知。
晚秋过相国寺怀然上人
明·朱睦㮮
与君结静因,回首俱陈迹。缅忆山中游,岁景倏已夕。秋飙飒空林,淡月来寒石。兀坐亦何言,含情念畴昔。
秋日杂咏二十三首(其十九)咏佛寺
明·孙承恩
秋气日已佳,况此绀宇寂。古松荫佛殿,幽花照禅席。谷虚哭山鬼,林暝啼木客。风来语梵铃,雨至洒石壁。长廊独徘徊,萝径自扪历。时闻孤磬声,云深杳难即。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
隋末唐初·李世民
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临波无定彩,入隙有圆晖。还当葵藿志,倾叶自相依。
游郎官峰
元·吴海
连山如波涛,高峰荡云日。萃然孤杓耸,其势孰可匹。危攀将欲飞,俯瞰觉自失。罗田几聚落,端坐见纤悉。南延川源深,北望海水出。处高视益远,缩地岂有术。天寒霜露交,收穫事已毕。仍.....
秋日越台登眺(其一)
明·梁有誉
越台枕郊郭,吟眺喜逢秋。山向庾关断,江从郁水流。菊湖荒藓没,花坞夕阳愁。极目鸿图外,苍苍云树浮。
忆皎然上人
唐·李端
未得从师去,人间万事劳。云门不可见,山木已应高。向日开柴户,惊秋问敝袍。何由宿峰顶,窗里望波涛。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