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王
苍
雪
韵
五
首
(
其
三
)
驱
驰
不
觉
青
春
过
,
离
别
只
应
白
发
生
。
且
就
东
山
携
月
色
,
不
禁
南
国
动
秋
声
。
天
瞻
析
木
低
双
阙
,
星
拱
勾
陈
转
二
更
。
庾
信
平
生
好
词
赋
,
年
来
哀
怨
不
胜
情
。
抒情
离别
秋景
咏史怀古
写月色
悲情
时光感怀
译文
译文:奔波劳碌中不知不觉就过去了青春年华,只有到了离别的时候,才会发现白发已经生起。
译文:且让我在东山之上欣赏月色,不禁感叹南国已经迎来了秋天的声音。
译文:天空中的瞻望之木低垂着双阙的影子,星辰环绕着勾陈星转动,已经是二更天了。
译文:庾信一生喜欢写词赋,近年来他的哀怨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时光流转与人事变迁的深刻主题。首联“驱驰不觉青春过,离别只应白发生”以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痛苦为切入点,表达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诗人似乎在感叹自己在忙碌与奔波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青春年华,而每一次的离别都可能伴随着白发的增添,形象地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颔联“且就东山携月色,不禁南国动秋声”则转向了一种超脱与自然的融合。诗人选择在东山之巅,与月色相伴,似乎想要从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心灵的慰藉。然而,即便是在如此宁静的时刻,南国的秋声也难以避免地触动了内心的波澜,暗示着即使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中,情感的波动与外界的变化依然无法完全隔绝。颈联“天瞻析木低双阙,星拱勾陈转二更”进一步将自然景象与宇宙秩序相联系,通过观察天空中的星辰变化,诗人或许在思考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与宇宙规律。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力,也暗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思考。尾联“庾信平生好词赋,年来哀怨不胜情”则以历史人物庾信为例,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当前心境的自省。庾信一生多愁善感,擅长词赋,诗人在提到庾信时,或许是在借古人之情感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哀怨不胜情”既是对庾信情感状态的共鸣,也是对自己当前复杂情感状态的写照,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体验与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时间、自然、宇宙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猜您喜欢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赠别范邦秀节推转南京春曹
明·林光
袖拂西风起白蘋,暑馀初换一凉新。有官岂必惟科道,无欲终当见性真。南国同时多故旧,瓯闽垂老慰慈亲。春曹仪制非无事,莫遣乡情久滞人。
灞陵衰柳
明·王恭
昨夜微霜落灞桥,数行官柳正萧萧。听莺坐处空残叶,系马门前有旧条。色借青娥双晚黛,声随急吹度寒蜩。秦山送别那堪折,应把离情寄玉箫。
题赵魏公幼舆丘壑图二首(其二)
元·宇文公谅
小斋松雪对青山,波上閒鸥自往还。文采风流今不见,空馀粉墨落人间。
与张道士同访李隐君不遇
唐·许浑
千岩万壑独携琴,知在陵阳不可寻。去辙已平秋草遍,空斋长掩暮云深。霜寒橡栗留山鼠,月冷菰蒲散水禽。唯有西邻张仲蔚,坐来同怆别离心。
晓发绥阳至黄鱼桥
清·黎兆勋
乌鸦喧远林,晓柝山城歇。行人出树杪,笠影带残月。微茫驿西树,明灭岩际雪。人语生斥堠,钟声散林樾。晓行旅梦醒,古道冰泉咽。山川方丛复,人物两清绝。
送邢先生代作
明·王越
野岸平芜接暮烟,离人初上卫河船。沽来酒薄难成醉,钓得鱼多不用钱。云破月移沙际树,萍开风动水中天。吟馀斜日孤帆外,閒听渔歌自在眠。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唐·李白
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