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梅
道
人
平
林
野
水
图
浣
花
溪
头
车
骑
发
,
镜
湖
影
里
画
图
开
。
有
客
相
寻
草
堂
去
,
何
人
却
棹
酒
船
回
。
是
处
山
林
有
真
隐
,
如
此
风
尘
无
好
怀
。
青
袍
不
似
黄
冠
乐
,
二
老
风
流
安
在
哉
。
山水
怀古
写水
写山
情感
悼亡
思乡
咏物
写景
赞颂
历史
名胜
译文
浣花溪边,车马启程出发,镜湖的倒影中,一幅美丽的画卷缓缓展开。
有人前来寻访草堂,我却驾着酒船独自返回。
每个地方的山林里都有真正的隐士,而在这风尘中,却无法拥有好心情。
青袍(指官员的服饰)的快乐不如黄冠(道家所戴的帽子)的自在,两位老人的风度和风采哪里还在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浣花溪头车骑发,镜湖影里画图开”,以浣花溪与镜湖为背景,运用了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画面的开阔与美丽,仿佛一幅展开的画卷,令人眼前一亮。接着,“有客相寻草堂去,何人却棹酒船回”两句,通过人物活动的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色彩,表现了访客与归人的对比,以及他们对自然之美的不同体验。“是处山林有真隐,如此风尘无好怀”则表达了诗人对真正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世俗尘嚣的反感,体现了他对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的追求。最后,“青袍不似黄冠乐,二老风流安在哉”两句,通过对比青袍(官服)与黄冠(道士服饰),表达了对隐士生活闲适自在的羡慕,同时也对古代文人风雅生活的怀念,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现实的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