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
秋
词
井
梧
叶
堕
凉
飙
发
,
听
尽
秋
莺
待
明
月
。
画
阑
夜
悄
珠
露
垂
,
银
汉
飞
湍
溅
城
阙
。
新
萤
乍
起
促
织
鸣
,
谁
家
砧
杵
才
数
声
。
夜
凉
始
觉
素
帏
爽
,
不
应
梦
逐
相
思
生
。
相
思
复
相
思
,
美
人
来
几
时
。
百
草
尚
欲
望
秋
实
,
何
处
莲
花
无
藕
丝
。
写景秋景
抒情
秋日相思
译文
井边的梧桐树叶在凉风中飘落,听着秋日的莺歌等待着明月的升起。
画廊之夜静悄悄,珠露垂下,银河中的急流飞溅到城楼之上。
新出的萤火虫突然亮起,蟋蟀开始鸣叫,谁家的砧杵发出几声捣衣的声音。
夜渐凉,才感到素帏的清爽,但不应因梦而更加思念。
反复地思念,美人何时能来?
百草尚且盼望着秋天的果实,而哪一朵莲花没有藕丝相连呢?
赏析
这首《迎秋词》由明代诗人石宝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静谧景象,充满了浓厚的季节变换之感与淡淡的哀愁。首句“井梧叶堕凉飙发”,以落叶飘零的形象开篇,暗示着秋天的到来,凉风起于水面,吹动了梧桐树的叶子,预示着季节的更迭。接着,“听尽秋莺待明月”一句,通过听莺鸟的啼叫等待月升,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与期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画阑夜悄珠露垂,银汉飞湍溅城阙。”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画廊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幽静,露珠垂落,银河的水流似乎也在城阙边溅起涟漪,将自然界的壮丽与城市的繁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秋夜图景。“新萤乍起促织鸣,谁家砧杵才数声。”萤火虫刚刚开始活跃,蟋蟀的叫声此起彼伏,而远处传来几声捣衣的声音,这些细节描绘了秋夜的生机与忙碌,同时也透露出一丝生活的温馨与和谐。“夜凉始觉素帏爽,不应梦逐相思生。”随着夜的深入,凉意渐浓,被单也变得格外舒适,但诗人却担心自己可能会因思念而入梦,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挂念。最后,“相思复相思,美人来几时。百草尚欲望秋实,何处莲花无藕丝。”诗人继续抒发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借百草对秋实的渴望和莲花与藕丝的关系,隐喻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充满了诗意与哲理,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猜您喜欢
卜算子·秋深
宋·赵长卿
凉夜竹堂空,小睡匆匆醒。庭院无人月上阶,满地栏干影。何处最知秋,风在梧桐井。夜半骖鸾弄玉笙,露湿衣裳冷。
即事十二首(其一)
宋·李光
秋云漠漠日昏昏,积潦连江隔远村。赖是陈编有馀味,断无车马到衡门。
白苧·早秋饮蘧庵先生宅隔墙闻弦索声
清·陈维崧
淡银河,映缸面,红鳞微白。蕉轩梧径,雅称秋晴寂历。更蒙茸、幽花杂卉遍狼籍。快意尽樽前,休苦问、战旗消息。日没杯阑,再向空阶布席。有万斛西风,把小墀都拭。疑惑。几层薜荔,一.....
江楼秋感
明·李畅
万籁无声月一钩,白云飞尽水悠悠。凭栏厌听清商曲,目断天南树树秋。
窥园
宋·吴则礼
白露几时下,凉秋晚萧萧。已辞尾涏涏,况复声咬咬。捉麈坐清樾,扶藜经短桥。云边有鸣雁,过去不可招。
江南好(其十)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湘江好,风景最宜秋。潮落千帆争树出,江清双鸟向人愁。沉醉洞庭舟。
新秋玉泉山
清·爱新觉罗·弘历
借问新秋底所宜,玉泉秋信试寻披。无风不是迎人爽,有露还能被草滋。翠重山光未疏际,碧轻云影向閒时。豳风七月当前景,那藉说匡早解颐。
下章安杜渎七首(其六)
宋·姚宽
风林叶脱减秋声,山拥秋光到眼明。秋兴悲秋俱有赋,安仁宋玉是前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