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华
清
·
为
友
人
题
所
得
《
梅
花
仕
女
图
》
檐
铎
飏
风
,
山
钟
摇
暝
,
细
寒
飘
香
庭
院
。
笼
月
梅
梢
,
隐
照
云
鬟
新
绾
。
幂
淡
烟
、
并
影
婵
娟
,
问
玉
色
、
花
光
怎
辨
。
凝
盼
。
有
十
分
幽
思
,
只
摹
一
半
。
折
取
疏
英
亲
撚
。
恁
薄
笑
嫣
然
,
逢
春
非
远
。
远
也
皆
春
,
漫
悔
青
鞋
苍
藓
。
布
勾
芒
、
大
地
芳
蕤
,
总
扫
尽
、
玉
龙
哀
怨
。
谁
见
。
自
枝
南
枝
北
,
低
回
吟
遍
。
写景
咏物
写花
情感
友情
季节分
春天
冬日
山水场景
看花
译文
屋檐下的风铃随风摇动,发出清脆的响声,山间的钟声在夜晚回荡,细雨微寒中,庭院里飘来阵阵香气。
笼中的月光照在梅花的枝梢上,隐约映照出云鬓新妆的女子。
淡淡的烟雾笼罩着婵娟般的身影,我凝望着这玉色的花光,却无法分辨。
内心充满了十分幽深的思绪,我只描绘出了一半的情景。轻轻地摘下稀疏的花朵,仔细地抚摸。
那人微微一笑,显得如此妩媚动人,春天的气息已近在眼前。但无论远近都是春意盎然,也无需懊悔踏青时所穿的青鞋与周围的绿色苔藓不协调。
布满大地的芳草萋萋,它们取代了冬天的悲凉与哀怨。然而谁又能看见这一切呢?
我从这枝头到那枝头低吟着诗篇,一遍又一遍。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何振岱为友人所题的一幅《梅花仕女图》所作,通过对檐铎风声、山寺晚钟、细寒香韵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檐铎飏风,山钟摇暝",以动态的音响衬托出夜晚的宁静;"笼月梅梢,隐照云鬟新绾",通过月光下的梅花和仕女的发髻,展现出画面的雅致与女性的秀美。接下来的"幂淡烟、并影婵娟,问玉色、花光怎辨",进一步描绘了画面中梅花与仕女的朦胧之美,让人难以分辨她们的肤色与花色。"凝盼。有十分幽思,只摹一半",表达了观者对画中情感的深深共鸣,以及对画面内容的细腻揣摩。诗人接着转向梅花,"折取疏英亲撚",仿佛能触摸到画中的梅花,"薄笑嫣然,逢春非远",仕女的微笑寓意着春天的临近,然而"远也皆春,漫悔青鞋苍藓",又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和惋惜。最后,诗人感慨大地生机勃发,"布勾芒、大地芳蕤",而玉龙哀怨(可能指画卷的背景或仕女的情感)则被一扫而空,只剩下枝头低回的吟唱,"自枝南枝北,低回吟遍",表达了对画面中意境的回味和对友人的深深祝福。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将画中景象与诗人的情感巧妙融合,既有对画面的生动描绘,又有对友人的情感寄托,是一首富有意蕴的题画诗。
何振岱
175首
觉庐、悦明,晚年自号梅叟。师从名儒谢章铤,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被江西布政使沈瑜庆聘为藩署文案。辛亥革命后在福州主纂《西湖志》兼《福建通志》。擅画能琴,书法融碑帖于一炉,功力深厚。诗作成就亦高,以其深微淡远、疏宕幽逸的诗歌美学在闽派中独树一帜,是“同光体”闽派的殿军人物
猜您喜欢
望江南/忆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乳源出水岩采雪花赠高士周孝廉诩
明末清初·屈大均
乳山多异卉,岁晏发寒林。不作冰霜色,谁知草木心。幽香盈石室,素影傍瑶琴。迟暮吾何惜,凭将答所钦。
十四夜蔡世卿吴曰南枉集得梅字
明·杨瑞云
湖色宵从别署开,翩翩公子为春来。冰花溪上流寒月,风笛城头散落梅。万里烟云怜主客,中天灯火出楼台。关门总为游人待,行乐何妨五夜杯。
次韵费茂和风月亭新成
宋·周紫芝
十室熙熙俗自恬,令君岂弟不多严。簿书遣吏且堆案,风月撩人时到檐。剩种幽花无限好,满倾春酒十分甜。何劳结屋深防客,清节如君有底嫌。
宫词一百七首(其十一)
明·宁献王
宫花著雨渐应稀,柳絮因风不肯飞。恰似太真春睡重,玉容娇惰不胜衣。
酬朱孔年惠菊(其二)
明·林俊
柴桑归爱一身轻,中路黄花到眼明。不见芙蓉见秋水,最难摹索是风情。
百字令·栩楼春集,摄影
清末近现代初·章钰
为春留影,当公麟、一幅西园高逸。人在花中花在镜,巧借驻颜新术。哀郢穷交,避秦旧侣,把臂芳林入。庐山真面,认他黄九秦七。怜我屏迹欢场,担头桃李,愁付观河集。倚遍阑干人十二,.....
海棠画扇
明·薛蕙
西蜀繁花树,春深乱蕊红。还怜彩扇上,宛似锦城中。影转团团月,香含细细风。江淹才力减,赋尔若为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