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退
写景
地点
写山
抒情
励志
怀古
春景
自然景物

赏析

这首宋朝黄叔达的《上南陵坡》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艰难旅程时的坚韧与乐观。首句“风餐水宿六十里”,开篇即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风餐露宿,行走了六十里的路程,形象地展示了跋涉的不易。接着,“蛇退猿啼百八盘”一句,通过“蛇退”和“猿啼”这两个富有地方特色的意象,不仅渲染了山林间的幽静与险峻,也暗示了行进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这两句通过对比,既突出了旅途的艰苦,又预示了即将到达目的地的希望。“上得坡来总欢喜”一句,转折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满足。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劳顿之后,每一步攀登都成为了一种胜利的象征,每一次克服困难都是对自我的肯定。这不仅是对身体上的挑战的回应,更是对精神上坚韧不拔品质的颂扬。最后一句“摩围依约见峰峦”,将视角拉回眼前,描绘了终于见到山峰的景象。这里的“摩围”可能是指具体的山脉或山峰,而“依约”则传达出一种隐约可见、近在咫尺的感觉。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景的期待与发现的喜悦,也象征着经过长途跋涉后,目标与梦想逐渐清晰的内心感受。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登山旅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它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探索,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旅行,激励着读者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保持乐观与坚持。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