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
思乡
闺怨
离别
节令
秋季
怀人
征人

赏析

这首《闻砧》由明代诗人郭槃所作,描绘了秋日夜晚,砧杵声起,引发思乡之情的场景。首句“露下秋林木叶稀”,以露水降临、秋林落叶稀疏的景象开篇,渲染出一种清冷寂寥的氛围。接着,“邻家砧杵韵初飞”一句,将视线转向远处,通过邻家捣衣声的响起,进一步营造出秋夜特有的生活气息与情感共鸣。“三秋塞北悲传檄,十月江南始授衣”两句,对比南北两地的季节差异,塞北在秋季便已传来战事的消息,而江南则在十月份才开始准备冬衣。这种时空的错位,不仅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也暗含了对战争与和平生活的感慨。“敲落夜灯浑不断,梦回孤枕觉犹非”描绘了一幅深夜难眠的画面,主人公在摇曳的灯火下辗转反侧,思绪万千,梦中与现实交织,难以分辨。这一细节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内心的孤独与迷茫。最后,“闺中少妇劳相讯,为问征人归未归”以一位少妇的视角,表达了对远方征人的深切思念与担忧。她通过询问,表达了对丈夫安全归来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的无奈与痛苦。整体而言,《闻砧》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夜砧杵声中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反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明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猜您喜欢

秋闺曲
明·区大相
玉杵捣清霜,银筝冷洞房。谁言关路远,频使梦渔阳。
出门别妻子(其一)
清·郑世元
病身不得安,行役赴南峤。五岭天之末,未知几时到。仰见秋鸿征,嗷嗷背云叫。回首望乡里,魂梦使颠倒。我恨不如月,两处能相照。辘轳挂心头,转辗向谁告?
忆秦娥·初春剩国忆子
明末清初·商景兰
莺声咽。柳梢烟雨梅梢月。梅梢月。谁家玉笛,十分凄切。迢迢子去伤离别。空亭寂寞愁心结。愁心结。梨花飞碎,香飘尘绝。
南乡子
清·储慧
流火恰才收。南院先惊一叶秋。络纬啼残金井里,含愁。倦倚雕栏看女牛。莲瓣堕溪流。雨褪红妆水国忧。未卜征鸿何日到,凝眸。丹桂飘香罢倚楼。
秋思
明·揭轨
绮窗红烛淡秋光,凤帐流苏减夕香。机杼隔花闲翠户,辘轳临水冻银床。秋风紫塞书千里,夜月清砧泪数行。望断金鞍秋又杪,芙蓉零落玉池霜。
独不见
清·多隆阿
凉雨虽寒不成霰,乱丝虽织不成绢。征妇岁岁望征夫,已去光阴如流电。春露泽成桃李颜,秋风瘦损芙蓉面。道远总觉寄书难,敲砧又怯腕力倦。婵娥弄影射长空,照人欢娱在隔院。酌酒定自劝.....
寄蔡彦规兼谢惠酥梨二首(其二)
宋·张耒
洛川北岸锦屏西,竹树萧萧面翠微。风月有情常似旧,山川信美不如归。文章送老甘无用,鱼鸟从游久息机。寄语长安倦游客,年来何事素书稀。
满江红·秋夜有感
清·吴尚憙
一晌清凉,西风起、吹来帘幕。恰又是、虫鸣四壁,虚澄小阁。怪底秋声偏著耳,窗前淡月还同昨。叹年来、何处寄愁心,腰如削。乡梦远,浑难托。琴书案,全抛却。但消磨羁旅,壮怀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