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哲理
数字
励志

译文

提及“三五一都”这四个字,能够真正理解其中含义的人古今都非常稀少。
“东三南二”组合成数字“五”,“北一西方四”与之相应共同形成另一个五的组合。
在古代数术中,以“戊己”代表中位数(五),这里的“三家相见结婴儿”则是指五行之气的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婴儿。
这个婴儿身上含有了真正的天地之元气,当十个月的胎育完成之后,将会是一个达到圣境的基石。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伯端所作,属于七言四韵十六首中的第十四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巧妙的数理比喻,探讨了宇宙与生命的生成。“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此句开篇即强调了某种深奥的真理,这个真理是通过“三”、“五”、“一”这三个数字来表达的,而这种深刻的理解在古今中只有少数智者能够洞察。“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这里诗人巧妙地使用了数字组合,展现了宇宙间天地布局的和谐与平衡。东方三气、南方二气相结合形成五行,北方一气与西方四气共同作用,这种安排彰显了自然界的完美构造。“戊己自居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诗人通过“戊”、“己”两字暗示时间的推移,而“生数五”则是指宇宙间某种生命力的孕育。三家相见,是指天、地、人的和谐共处,终于结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这里婴儿代表了纯净无暇的生命起源,其内在蕴含着宇宙之气,而这生命力的孕育过程恰如天道运行一般完美无缺,最终在十个月满足条件后,生命体形成,就像入于圣洁的基石中一样。整首诗通过对数字和方位的巧妙运用,以及生育生命的隐喻,表达了对宇宙生成和生命起源深刻而又神秘的理解。

张伯端

139首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