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记梦
咏物
炼丹炼气

译文

我梦见了去西华参拜,到了九天之上,一位真人引导我并教授我解读玄妙的篇章。
其中的内容非常简单易懂,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是教人们如何炼化汞和铅。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凡尘、追求道术的境界。"梦谒西华到九天",表达了诗人对高远世界的向往和追求,"西华"常指道教之中主宰天地万物的元始天尊所居之处,"九天"则象征最高的境界。这里通过梦境来实现这种超脱,体现了诗人内心对于精神世界的渴望。"真人授我指玄篇"一句,"真人"在道教中是对修炼成仙者的尊称,而"玄篇"则可能是指某种修炼秘籍。这里表明诗人得到了高深莫测的修炼指导,这份指导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更有可能是一种心灵上的交流或启迪。第三句"其中简易无多语,只是教人鍊汞铅"则进一步阐释了这份指导的内容。"简易"表明修炼之道并不复杂,而"无多语"则强调了一种超越语言文字的直接领悟。最后,"只是教人鍊汞铅"一句,提到了具体的修炼方法,即通过锻炼和转化汞(即硫磺)与铅(即铅矿物质)来达到内丹修炼的目的。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对道法深刻理解和个人修炼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超越肉体、达到精神层面自我完善的渴望。

张伯端

139首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

猜您喜欢

醉中作
宋·陆游
名酝羔儿拆密封,香粳玉粒出新舂。披绵珍䱹经旬熟,斫雪双螯洗手供。吟罢欲沉江渚月,梦回初动寺楼钟。炉烟袅袅衣篝暖,未觉家风是老农。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又赠上人(其三)
宋·周南
橙橘青时最有香,包山架后两番霜。上人梦里营诗思,比似看经僧更忙。
一落索·咏风鸢
清·董元恺
鸷鸟凭空而起。云霄堪致。青春一线上青天,禁得无声堕地。怪底轻狂可喜。欲飞还止。十年前事忆儿童,此日依然故纸。
读史记随笔(其十一)
清·爱新觉罗·弘历
钩弋云阳遇暴风,娥姁肇祸实无穷。少孙漫许为贤圣,岂是千秋定论公。
次云松访复婴宿万年宫
元末明初·蓝仁
闻道寻仙叩洞门,清溪古木路斜分。桃花满地飞红雨,橘树悬崖涨绿云。讲罢先天烟篆冷,梦回斜月玉笙闻。高秋也欲扶衰病,共候山中白马君。
蝶恋花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谁分雏莺知事早。学语依稀,学舞夸轻妙。新著金衣刚称小。旧家梦里都寻到。忍耐尊前持一笑。歌费尊悭,渐渐伤怀抱。小令银灯应自好。词人莫漫翻长调。
至启伏以摇落九秋正怜残菊凄清四韵忽及弊庐仆射相公閒世宏才九流奥主动则代天而理启迪谟猷静则味道之腴吟咏情性当休干之多暇徵骚楚以自娱因临菊酒之觞猥念芸香之客顾惟蒙鄙曷称奖私苟惭属和之非宁表感知之甚辄资一笑用写寸心
宋·李至
晓趋蓬阁暮还家,坐览图书见海涯。钓有旧溪犹懒说,诗无新律岂堪誇。凉风吹叶沿阶厚,积雨生苔逐径斜。知宴龙山无暇去,寂寥空绕满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