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洛
都
门
山
川
马
上
度
边
禽
,
一
宿
都
门
永
夜
吟
。
客
路
不
归
秋
又
晚
,
西
风
吹
动
洛
阳
砧
。
写景抒情
秋天景色
思乡情感
城市景象
咏物
边禽
季节
秋天
山水写景
译文
骑在马背上穿越山川边疆,夜晚在一座城门口吟咏永夜之诗。
游子的道路不通往归宿,秋风已晚,西风卷起洛阳城里的砧杵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边塞的夜晚,骑马穿越山川,而听闻边地的鸟鸣声,深夜未眠,在都门前吟诵诗句。诗中表现出旅途中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归期的无限延宕。秋风起,洛阳城外的砧声随西风飘动,更增添了行人的愁绪。张乔在这首诗中,以其特有的细腻笔触,将边塞的寂寞与秋夜的萧瑟融合,使人读之能感受到那种远离故土、独自面对自然的孤单和凄凉。同时,诗中的意象也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从而引发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总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了边塞苍凉与秋夜思绪的诗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张乔
168首
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张乔隐居九华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窥园以苦学。诗句清雅,迥少其伦。当时东南多才子,如许棠、喻坦之、剧燕、吴罕、任涛、周繇、张蠙、郑谷、李栖远与乔,亦称“十哲”,俱以韵律驰声。大顺中,京兆府解试,李参军频时主文,试《月中桂》诗,乔云:“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遂擅场。其年频以许棠久困场屋,以为首荐。乔与喻坦之复受许下薛尚书之,欲表于朝,以他不果。竟岨峿名途,徒得一进耳。有诗集二卷,传世。
猜您喜欢
和主师周自叙韵二首(其二)
明·陈繗
岁寒心事蚤相期,满耳清音只自知。花袅细风香起处,枕攲斜月梦惺时。乍惊波浪翻龙窟,却拟箫韶奏凤池。寄语茅山陶隐士,个中因甚日凄其。
陇头流水歌三叠(其三)
明·张时彻
残月宝刀白,微霜陇树黄。笛中闻折柳,那得不思乡。
新制小冠二首(其一)
宋·陆游
浅醉微吟独倚阑,轻云淡月不多寒。悠然顾影成清啸,新制栟榈二寸冠。
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
宋·潘牥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灵光寺晚眺(其四)
清·丘逢甲
将军席罢梅仍落,学士轩空柏自留。犹有旧时明月在,照人来作闰中秋。
初八夜见月与淳儿同坐忆季子洽
明·朱大英
秋月信凄清,秋容在晚晴。客中荒市酒,愁里故园情。浦上枫林薄,淮南桂影生。相思渺天末,对酒忆寒檠。
雁来红
清·胡承珙
三年长剑倚天东,手种扶桑映日红。数遍园中閒草木,独将心事托飞鸿。
游白鹿洞诗三首(其二)
明·胡俨
路入匡山里,遥遥五老峰。缘崖披绿草,涉涧转苍松。野果经时落,岚烟积处浓。平生林壑兴,今日得从容。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