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下
闻
笛
三
弄
传
遗
谱
,
谁
当
清
夜
吹
。
香
飘
丹
桂
子
,
声
裂
翠
筠
枝
。
呜
咽
星
河
动
,
悠
扬
风
露
悲
。
侵
晨
拂
明
镜
,
绿
鬓
恐
成
丝
。
写景抒情
怀古思乡
叹时光
秋天的景象
风的咏物
译文
三弄传遗谱,谁在清冷的夜晚吹奏?
香飘丹桂子,声裂翠筠枝。
呜咽星河动,悠扬风露悲。
侵晨拂明镜,绿鬓恐成丝。
赏析
这首元代杨弘道的《月下闻笛》描绘了一幅夜晚月色下笛声悠扬的场景。首句“三弄传遗谱”暗示笛声中蕴含着古老的传统曲调,而“谁当清夜吹”则引发读者对吹笛人的想象,可能是孤独的旅人或是深夜思乡的诗人。接下来,“香飘丹桂子”以桂花的香气衬托笛声的清新,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富有诗意。“声裂翠筠枝”运用了比喻,将笛声的力度比作能穿透竹笛的力度,形象地展现了音乐的力量。笛声“呜咽星河动,悠扬风露悲”,仿佛触动了天上的星辰和地上的露水,传达出一种深沉而感伤的情感。最后,“侵晨拂明镜,绿鬓恐成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清晨的笛声如同镜子般照见了自己的青春不再,白发悄然而生。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将听觉与视觉、情感与自然巧妙结合,展现出月下笛声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杨弘道
291首
气质高雅古朴、无心事业。但是光明磊落有大志气。作品中透露着怡然自得之趣味作品:《小亨集》
猜您喜欢
长安逢故人
唐·吴融
岁暮长安客,相逢酒一杯。眼前闲事静,心里故山来。池影含新草,林芳动早梅。如何不归去,霜鬓共风埃。
观蜀鹃啼剧有感(其二)
明末清初·吴伟业
江关萧瑟片帆留,策马俄成万里游。失计未能全爱子,端居何用觅封侯。云山已断中宵梦,弦管犹开旧日楼。二月东风吹水调,鹡鸰原上使人愁。
所思
宋·冯去非
雁自飞飞水自流,西风不寄小银钩。斜阳何处横孤簟,十二阑干一样愁。
题孤山林隐居祠二首(其二)
明·唐顺之
碧水年年色,幽人复此游。不因同所好,那得独相求。山鸟矜春语,湖烟淡夕流。思君忽自笑,信矣一生浮。
登谪仙楼有怀千山
明·释今无
欸乃听残客思愁,来登江上谪仙楼。寒风直扇金陵雨,怒浪长连白鹭洲。万里中原腾杀气,三边朔漠怨貂裘。分明掩泣凫归日,回首茫茫又两秋。
太平楼次欧公韵
明·朴淳
来游万里魂应断,独倚青冥思更赊。天阔楚乡飞客梦,路穷蓬海驻仙查。山连睥睨云长瞑,春半池塘草欲花。帘外夕阳看渐没,消愁惟有醉流霞。
蜚遁篇
明·林隽胄
白日皖晚不见人,岛龟安藏龙戢鳞。有客湔衣江海垠,还来取适黄羲身。遂使岩薄万古尘,此兴不随沧桑泯。大文既舒烂以陈,中有奇光可结邻。白石之粲水粼粼,宛其无数流花湮。渔父棹卷恍.....
遣春三首(其二)
唐·元稹
柳眼开浑尽,梅心动已阑。风光好时少,杯酒病中难。学问慵都废,声名老更判。唯馀看花伴,未免忆长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