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写景
山水
咏物
赞美
春天
节气
惊蛰
触景生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澎湖八景之一的龙门景观,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首句“屼峍龙门峙紫瀛”描绘了龙门矗立于紫色海洋之上的雄伟景象,暗示了其地理位置的独特与壮观。接着,“源探星宿记兹名”则点明了龙门与星空的联系,赋予了它神秘而神圣的气息。“虽殊竹箭奔流驶,恰有桃花锦浪生”两句对比鲜明,前句描述了不同于竹箭般快速流动的水体,后句则以桃花和锦浪形象地描绘了水面上的美丽景象,展现了水体在不同季节或环境下的多样风貌。“触石宛同翔素鹭,凌风直欲驾长鲸”进一步将自然景观与生物活动相结合,通过“翔素鹭”和“驾长鲸”的比喻,不仅展现了生物的自由与活力,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最后,“潜鳞岁岁乘时化,祇待春雷启蛰声”表达了对自然循环与生命变化的期待,春雷象征着新生与复苏,预示着万物即将迎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澎湖龙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融合,既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也寄托了对和谐共生、生命循环的美好愿景。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花发沁园春
宋·王诜
帝里春归,早先妆点,皇家池馆园林。雏莺未迁,燕子乍归,时节戏弄晴阴。琼楼珠阁,恰正在、柳曲花心。翠袖艳、衣凭阑干,惯闻弦管新音。此际相携宴赏,纵行乐随处,芳树遥岑。桃腮杏.....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