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理
怀古
夏季节气
僧人生活
提醒
警示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现象和僧侣生活为喻,探讨中心与平衡的主题。首句“天得中,星辰罗”描绘了天空的和谐秩序,暗示了天地间中庸之道的重要性。接着,“地得中,阴阳和”进一步强调了大地的平衡状态与万物生长的关系。诗人将这种中庸之道引申到僧侣修行上,提出“衲僧得中,罢却干戈”,意指修行者达到内心的平静,可以化解世俗的纷争。然而,现实中的僧人并未完全领悟,还在“随寒逐暑,徒自波波”,表明他们仍未摆脱外界环境的影响。进入夏季的中旬,诗人借此时机提问:“如何是汝心?”试图引导听者深入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然而,听众的回答“也不会”显示出他们的困惑,连带行动上也出现了“拄杖子到此,也不得无过”的错误。最后,诗人质问:“是汝诸人,还知痛痒么?”这是对众人是否真正理解并实践中庸之道的质疑,表达了对心灵觉醒和修行实践的期待。总的来说,这首诗寓教于乐,通过日常生活的描绘,引导读者反思内心,追求精神上的平衡与和谐。

释智朋

229首
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猜您喜欢

颂古五首(其二)
宋·释法忠
谛观五百生前事,不昧何如不落亲。因果历然殊可怕,人人尽道野狐精。
桀犬
明末清初·卢若腾
桀犬惯吠尧,于尧何所伤;假令不吠尧,于桀何所偿。既饱桀刍豢,应喻桀心肠;桀威日以炽,犬吠日以扬。桀竟南巢去,犬亦丧家亡;无复声如豹,祗觉胆似獐。四顾乞人怜,摇尾在道傍。叮.....
依韵和元参政喜雨四首(其二)
宋·王圭
瑶津祷雨见皇忧,谁约金仙下帝州。楼阁绕云千地涌,鱼龙嘘水五天流。至精自与三灵契,殊例终缘万宇求。柄国老臣无异术,但将嘉荫续阳秋。
人生
宋末元初·龚璛
生人本同体,弱肉强之食。方其恣奸险,从尔言籍籍。相为舞官法,未几遭鬼责。是非予夺间,一二堪指迹。此固可以戒,犹搔寿考额。彼哉幸而免,至竟心不测。
善饮
宋·沈辽
谁道渊明不善饮,亦知太白爱题诗。浪醉浪吟成底事,不如高卧过当时。
春秋战国门·田子方
唐·周昙
太子无嫌礼乐亏,愿听贫富与安危。贱贫骄物贫终在,富贵骄人贵必隳。
啖蟹又病
清·全祖望
侬家东海上,束发餍霜螯。一旦能为厉,从今慎所遭。不关尔雅咎,还戒毕公饕。谁说飞仙秘,长生漆漫劳。
记道路古事(其三)
明·傅汝舟
昔闻燧人氏,造火遂生人。世风既变易,戎器亦时因。用之苟失御,祸克难具陈。悟彼燎原端,何况云霓屯。嗟嗟逐兽子,岂复忧积薪。弗戢将自焚,愿以书君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