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使
写景
田园
抒情
赞美
春天
民谣
怀古
情感
亲情

译文

美丽的景色属于芳香的早晨,浓浓的春色布满了郊外平野。
官员驾着车辆出行,远望中可见旌旗飘扬。
热闹的鸟儿叫个不停,轻柔的风送来燕子婉转的啼鸣。
田官们各处欢聚,山里的农夫都感到骄傲和眩目。
深耕是他们的首要任务,为此他们更加努力劳作。
温和的言辞不只是文饰,善政符合他们最初的愿望。
农具在官员手中勤快地劳作,宴席上的君子们享受着豆类等食物。
乡野之人虽然礼法疏略,但他们的心意如何能以芳香的祭品来表达呢?
青青的田埂上长满了麦子,其中一穗特别肥硕可以用来献上。
官员的丰收预兆使大家欢欣鼓舞,举杯庆贺的气氛愈发高涨。
人们用麦穗而不是花作为装饰,众多宾客杂乱地唱着歌,欢庆丰收。
这美好的景象仿佛能画入图画,他们的风度和流畅的诗词足够人赏玩。
将这画面绘制下来留到未来,这样的功绩可以记入良吏的传记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末明初时期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诗人陈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郊野的美丽景色和农人们忙碌而喜悦的生活场景。首先,诗的开头“丽景属芳晨,浓春满郊甸”描绘了春天早晨的美景,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整个郊野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驾言使君车,旌旗望中见”则引入了地方官员巡视乡间的场景,通过“使君”这一称谓,体现了官民和谐共处的美好氛围。“嘤嘤闹时禽,宛宛低风燕”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鸟儿在春风中欢快鸣叫,燕子低飞的情景,营造出一片祥和宁静的乡村风光。随后,“田畯各欢集,山农悉矜眩”描述了农夫们在田间劳作的场景,他们或耕作,或休息,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的笑容,展现出农事繁忙但充满希望的景象。“深耕务所先,复此劳身劝”强调了农事的重要性和辛勤劳动的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勤劳品质的赞美。“温言匪文具,善政谐始愿”则赞扬了地方官员以温和的语言和善政来指导和鼓励农民,使得乡村社会和谐稳定。接下来,“耒耜大夫勤,豆笾君子宴”描绘了农忙之余,官员与百姓共同享受丰收之乐的场景,体现了官民同乐的和谐关系。“野人礼法疏,曷以助芳荐”则以谦虚的态度,表达了自己作为“野人”的不足之处,以及对如何更好地参与庆祝活动的思考。最后,“青青陵陂麦,一穗独堪献”以麦穗为象征,预示着丰收的到来,使君预见了丰年的兆头,于是“欢赏杯急转”,众人举杯庆祝,气氛热烈。诗人在“簪麦不簪花”中,巧妙地将麦穗与花朵进行对比,突出了对农业丰收的重视。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和乡村生活的和谐画面,还蕴含了对官民关系、农事重要性以及丰收喜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社会的一个侧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