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
奴
娇
·
送
孙
无
言
归
黄
山
,
次
曹
学
士
王
司
勋
韵
黄
山
家
者
,
见
多
少
虚
名
,
唯
君
称
绝
。
阅
尽
人
间
风
景
恶
,
苦
忆
山
中
唤
铁
。
诗
癖
能
耽
,
词
情
独
赏
,
啸
匹
因
霄
舌
。
焙
山
煮
海
,
安
贫
肯
与
同
辙
。
已
办
剥
苎
为
衫
,
编
椰
成
笠
,
衣
履
全
然
别
。
道
是
烟
花
隋
苑
冷
,
萤
火
何
曾
真
热
。
富
自
当
求
,
吾
从
吾
好
,
谁
巧
谁
云
拙
。
朱
砂
峰
顶
,
接
天
万
仞
红
雪
。
写山
送别
赞美
咏物
情感
地点
黄山
豪放
译文
黄山一带的居民,看到很多人追求虚名,只有您(指某位诗人或隐士)的诗篇堪称绝妙。
经历过人世间的各种艰难险阻,仍怀念山中的生活,仿佛能听到铁器般坚定的声音。
你的诗作让人着迷,独自欣赏你的词情,你的声音如鹰击长空般高亢激昂。
即使面对山川大海的艰苦生活,你也能安于贫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你已经准备好了用麻布制成衣服,用椰树叶编织成帽子,衣着鞋履与他人截然不同。
即使世人眼中烟花盛放的隋苑已变得冷清,你的内心却依然充满热情。
追求富贵固然是人的本性,但我追随我自己的喜好,谁也不能评判我聪明或愚笨。
站在朱砂峰顶,连接天际的是万丈高峰上如红雪般的景色。
赏析
这首《念奴娇》以送别友人归隐黄山为主题,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开篇“黄山家者,见多少虚名,唯君称绝”,点明了黄山作为名山的地位,以及友人孙无言在其中的独特地位。接着“阅尽人间风景恶,苦忆山中唤铁”两句,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山中生活的向往。“诗癖能耽,词情独赏,啸匹因霄舌”三句,描绘了友人孙无言对诗歌艺术的痴迷和对自然之美的独特品味,以及他与自然对话的方式。接下来“焙山煮海,安贫肯与同辙”则进一步展示了孙无言愿意与自然共处,不为物质所累的生活态度。“已办剥苎为衫,编椰成笠,衣履全然别”几句,通过具体的物品描述,展现了孙无言在黄山生活中的独特装扮,强调了他与世俗的不同。紧接着“道是烟花隋苑冷,萤火何曾真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繁华世界虚幻本质的洞察,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肯定。“富自当求,吾从吾好,谁巧谁云拙”三句,体现了作者对个人选择的尊重,认为追求财富并非唯一目标,重要的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喜好。最后“朱砂峰顶,接天万仞红雪”以壮丽的自然景观收尾,象征着孙无言归隐黄山后将享受到的宁静与美好。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友人归隐黄山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自由选择的尊重,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
猜您喜欢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柴关岭
清·祝德麟
水怒云愁鸟语欢,柴关立马望中宽。诸峰脚底小于豆,身在半天风雨寒。
谢送妃子园荔枝
宋·韩维
年年驿使走红尘,贡入骊宫色尚新。妃子园名犹未改,一笼丹实寄闲人。
乳源出水岩采雪花赠高士周孝廉诩
明末清初·屈大均
乳山多异卉,岁晏发寒林。不作冰霜色,谁知草木心。幽香盈石室,素影傍瑶琴。迟暮吾何惜,凭将答所钦。
送致仕沈彬郎中游茅山
唐·李中
挂却朝冠披鹤氅,羽人相伴恣遨游。忽因风月思茅岭,便挈琴樽上叶舟。野寺宿时魂梦冷,海门吟处水云秋。华阳洞府年光永,莫向仙乡拟驻留。
日本绍明知客请赞
宋·释智愚
绍既明白,语不失宗。手头簸弄,金圈栗蓬。大唐国里无人会,又却乘流过海东。
九日焦山登高同公渚作寄君适庐山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穿上烟萝拾堕樵,连江寒籁起萧萧。已先霜木惊摇落,暂狎风鹰共泬寥。寄远恨无书付雁,浇愁难倚酒盈瓢。断崖何与人间世,溅蚀潮痕永不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