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
咏物
写物
读书
赞颂
山水

译文

拿着细瘦的管状物和黄色的芦苇,上面镂刻着青色的花纹,比起枣核来,工艺技巧更加精湛。
细微的雕刻让人感到渺小,一线般的爪痕分出了帽子的形状。
拿到手后,看着这精美的物品,不禁让人想起张骞辛苦地携带回来的情景。
把它交给屏风背后的珠娘,她早晨起来对着镜子画眉时用它来打扮会很好。虽然有时懒得用鼠须来扫,但依旧十分喜欢。
瞥一眼放在梳妆台边的小玩意儿,似乎看到了重获温饱的麋鹿。灯光照着旗帜(这里可能指一种装饰物),垂露悬针,展现出许多巧妙的细节。
从此香囊玉盒中应该更添了许多诗草,让创作灵感迸发。
乘着余兴,在精美的笺纸上细细描绘海岛的景象。

赏析

这首清代龚翔麟的《一枝春·流求笔》描绘了一支精致的毛笔,以黄芦为杆,镂刻着青色花纹,仿佛胜过枣核般小巧而巧妙。笔尖虽细,却承载着历史的痕迹,如同张骞远行带回的珍品。诗人想象这支笔被女子置于梳妆台上,用于晨起画眉,增添了生活的情趣。诗人接着描述了笔的细节,鼠须疏落,需要偶尔清理,但在梳妆时瞥见,又让人联想到麋鹿饱食的场景。笔下的墨迹如灯障上的小旗,悬针垂露,富有艺术感。诗人感慨这支笔将为他的创作带来更多灵感,于是兴致勃勃地在蛮笺上描绘出海岛的景象,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远方文化的好奇。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赞美了流求笔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龚翔麟

190首
文学家。又号稼村,晚号田居。康熙二十年中顺天乡试乙榜。由工部主事累迁御史,有直声,致仕归。工词,与朱彝尊等合称浙西六家,著有《田居诗稿》、《红藕庄词》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