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绿
便
写景
秋天
抒怀
人生感悟
议论
感悟禅意

译文

南方国家遇到了秋天的景色,西风扰乱了客人的心。
长期闲居安于饮食起居,因多病而荒废了登临游览。
墙壁靠着青藜杖,窗户横着绿绮琴。
没有鱼却甘于吃粗粮,有酒就一人自斟自饮。
这里地方偏僻、土地贫瘠,人烟稀少、万籁俱寂。
我懒得像牛一样躺在田埂上,疲倦得像鸟归巢入林。
用纸做的阁楼可容我膝下小坐,绳编的床坐上去可整理好衣襟。
与此缩头之人作伴,但切莫以此开玩笑或训诫。
在三眠柳旁低首沉思,在嬉戏的鸟群中徘徊。
忘却形迹开始隐居生活,逐渐放下世俗的烦恼。
我不需要仙游的枕头,也不需要女子为我盖被。
忽然觉得自己仿佛身临其境,已经深深地感到其中的意味。
白凤之才难以继承,黄粱之梦却是可以追寻的。
有人呼唤着时间流逝的声音,哪里传来了寒砧声?
短暂的梦境突然醒来,斜晖惨淡即将消失。
桂花开放散发出香气,菊花则从花蕊中分辨出金黄的颜色。
泡好的茶水熟透香浓,炉火中小瓣沉香木燃烧殆尽。
想起别墅的时光而感到悲伤,打开窗户看到远处的山岭。
自离开尧帝的宫廷以来,突然发现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
背脊没有长出甲来保护自己,头上已有白发侵染。
过去的错误难以弥补,但言语的回归也还需谨慎行事。
在宁静中忘记波涛汹涌的场景,在老去时深知岁月如飞逝。
幸运的是我找到了安心的法门,于是我就随意吟咏一番。
黑甜夸赞其美味,黄落则寄托着余音的韵味。
猿鹤不要相互抱怨生活艰辛,萍蓬草则随风而动无可奈何。
我担心夜晚睡眠太少,卧听竹林萧瑟之声也令人忧虑。

赏析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秋日闲居时的心境。首联“南国逢秋色,西风扰客心”以南国秋景和西风渲染出淡淡的哀愁。颔联“久閒安饮啄,多病废登临”表达了诗人因长久闲居和身体多病而无法外出游玩的无奈。颈联“壁倚青藜杖,窗横绿绮琴”展现了诗人家居生活的简朴与雅致。接下来,诗人感慨生活条件艰苦,“无鱼甘糙食,有酒任孤斟”,但内心恬淡。他身处偏远之地,周围环境寂静,“懒同牛卧垄,倦剧鸟归林”。诗中通过“纸阁”、“绳床”等意象,刻画出清贫而宁静的生活状态。进入尾联,诗人沉醉于梦境,醒来后感叹时光流逝,“白凤才难继,黄粱事可寻”,表达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最后,诗人借自然景色抒发情感,表达对别墅的怀念和对岁月匆匆的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顿和年华老去的淡然态度,以及在寂寥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决心。

周麟之

177首
一说江宁人。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兼给事中。绍兴二十九年,充金国哀谢使,言辞详雅,金人为加礼。次年为同知枢密院事。金主背盟,复奉命出使,以主张俟金来南,尽锐奋击,必能成功,辞之。因被劾,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有《海陵集》

猜您喜欢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闺词十二首(其十二)
明·张元凯
皓魄不常圆,一月圆一夕。明夕倏已亏,天道无停息。人事徒可怜。一亏不复圆。娟娟芙蓉花,弃置秋江边。
登坚山寺绝顶真武庙二首(其二)
明·何景明
同来息心石,不避舍身台。洞里烟云出,窗中日月开。孤僧绝顶住,游客半空回。不尽登高兴,无人送酒来。
宝鼎现·过云居山房,访叶林屋、岂僧昆仲
清·佟世南
长林雨过,山翠如沐,鸟啼相应。绕城堞、攀云独上,点点嫩苔生小径。高岭外、听清风乍起,吹落半天钟磬。却最爱、名蓝幽寂,佛火岚光相映。尽日门掩无人到,任閒庭、云卧花冷。回首望.....
癸丑九月苦雨和宋饮冰韵
宋·刘黻
旱潦苦伤稼,景象难休休。老农早夜祝,愿见虞与周。弥望泪欲滴,相对如楚囚。苍天叫不应,空使霜白头。市廛强喧饰,村落多阒幽。偻指千载间,曾无三两秋。灶冷蛙产釜,瓮閒埃积刍。长.....
秋晚衰疾稍平聊识喜怀
宋·陆游
世事纷纷博局中,岂知造物贷衰翁。短筇倚壁知身健,小甑炊粳喜岁丰。霜近平郊多雁落,雨频断港有船通。更馀一事生诗兴,乌桕新添数叶红。
和苏仲南邵湖会饮三首(其二)
宋·张耒
交友不在眼,逢君怀抱开。主人容客醉,樽酒犯寒来。老境侵霜鬓,羁愁付酒杯。身闲不易得,相与且徘徊。
旅秋(其三)
明·黎景义
乡书无雁到家迟,世难还家未有期。树影悠悠花悄悄,愁云漠漠草离离。浮生已悟庄周梦,摇落深知宋玉悲。想得故园今夜月,不堪愁望更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