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妓
入
道
歌
舞
当
年
第
一
流
,
洗
妆
今
日
别
青
楼
。
便
从
南
岳
夫
人
去
,
肯
为
苏
州
刺
史
留
。
琳
馆
月
明
箫
凤
下
,
锁
窗
花
老
镜
鸾
收
。
却
怜
愁
绝
浔
阳
妇
,
嫁
得
商
人
已
白
头
。
送别
离情别意
赞美妓女
讽刺商贾之妇
译文
当年歌舞技艺一流,如今却要离开青楼,洗去妆容。
宁愿跟随南岳夫人(此处可能指某位有威望的女性)离开,也不愿为苏州刺史(地方行政长官)所留。
在琳琅的馆舍中,月光明亮,箫声悠扬,凤凰仿佛从天而降;而紧闭的窗户下,镜中的鸾鸟被岁月侵蚀,花儿已老。
却怜悯那位在浔阳河畔的妇女,她已嫁作商人妇并且已是白发苍苍。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段天佑的《送妓入道》诗,描绘了女子从世俗生活转向修道的转变,充满了对过往繁华与未来未知的感慨。首句“歌舞当年第一流”,描绘了女子在尘世中曾是歌舞之中的佼佼者,展现出她曾经的光彩与魅力。接着,“洗妆今日别青楼”一句,暗示着她选择了离开繁华的尘世,走向了另一种生活。这种转变充满了决绝与不舍,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便从南岳夫人去,肯为苏州刺史留。”这两句通过类比,表达了女子选择修道的决心。南岳夫人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女,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生活;而苏州刺史则是世俗权力的象征。女子选择修道,似乎放弃了人间的荣华富贵,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琳馆月明箫凤下,锁窗花老镜鸾收。”这两句描绘了修道生活的宁静与神秘。琳馆月明,箫声悠扬,仿佛是仙境一般的景象;锁窗花老,镜鸾收,又暗示着修道之路的清冷与孤寂。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最后,“却怜愁绝浔阳妇,嫁得商人已白头。”这一句以浔阳妇的故事作为对比,强调了女子选择修道的勇气与决心。浔阳妇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主人公,她的故事充满了悲苦与无奈。段天佑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女子勇敢追求内心世界、摆脱世俗束缚的敬佩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女子从世俗到修道转变的描绘,展现了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猜您喜欢
遇李石鹤孝廉赋赠二首(其二)
清·洪繻
天涯不用共温存,此去文星照帝阍。别我看花春逗路,送君渡海雪浮尊。华亭听鹤江南地,燕市驱车蓟北门。得意未应高步上,愿留龙尾待追攀。
送绛州卢使君
唐·杨巨源
应将清净结心期,又共阳和到郡时。绛老问年须算字,庾公逢月要题诗。朱栏迢遰因高胜,粉堞清明欲下迟。他日徵还作霖雨,不须求赛敬亭祠。
送陈叔方闽县丞
宋·戴栩
两年湘岸听筹声,又向闽峰住冷厅。可是初阶带朝籍,己闻独荐起斋铃。秋边梧叶无风下,旱后苗根一雨青。客路方新世路熟,莫将彩笔斗英灵。
舟次上海县
明·袁凯
海上惊风乱鹤飞,千村霜露亦霏霏。清砧自是逢秋起,白骨何由远道归。戈甲只残蝼蚁命,江山终属虎狼威。自怜此日身将老,况复中宵泪满衣。
送李户部慈铭赴天津
清·屠寄
辞官向沧海,临别会长安。老去忧风雅,深谈出肺肝。帝城春色近,岛日夜光寒。莫倚珊瑚树,浮云直北看。
新安奉送穆谕德归朝赋得行字
唐·刘长卿
九重宣室召,万里建溪行。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用材身复起,睹圣眼犹明。离别寒江上,潺湲若有情。
木兰花(其三)蒋园口号
宋·舒亶
琉璃一片春湖面。画舫游人帘外见。水边风嫩柳低眠,花底雨乾莺细啭。秋千寂寂垂杨岸。芳草绿随人渐远。一番乐事又将离,金盏莫辞红袖劝。
次韵送双湖还潮
明·张天赋
拭目神龙出海头,白云飞绕气相求。江亭难别歌离曲,岸柳无缘系去舟。衣钵浚源流泽远,行囊带月剑光浮。春风次第花消息,为问多情肯寄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