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龙
吟
·
忆
毗
陵
故
园
吾
家
水
木
殊
佳
,
当
年
宛
尔
如
图
画
。
月
明
春
晓
,
风
清
秋
晚
,
纱
窗
无
罅
。
桂
树
香
浓
,
芙
蓉
艳
冷
,
醉
眠
深
夜
。
况
歌
喉
婉
转
,
双
鬓
纤
手
,
又
相
送
秋
千
架
。
邈
矣
檐
铃
巷
柝
。
更
寂
寞
、
地
衣
裙
钗
。
旧
时
宾
客
,
不
闻
朱
履
,
鸟
啼
花
谢
。
世
事
皆
然
,
几
能
长
好
,
舞
台
歌
榭
。
只
梦
中
还
认
,
西
园
梅
树
,
在
松
阴
下
。
山水
田园
回忆
离别
译文
我的家山水相映,景色优美,就像一幅美丽的画。
月光明亮,春晓风清,秋晚的纱窗没有缝隙。
桂花香气浓郁,芙蓉艳丽清冷,我在深夜的醉梦中。
听着婉转的歌声,看着纤细的双手和秋千架,别有一番情调。
远处的檐铃和巷柝声渐渐远去。这里更加寂寞,只剩下衣物和首饰。
曾经的宾客已经不再来,只剩下鸟啼和花谢的景象。
世事多变,很难长久保持美好,就像舞台和歌榭一样。
只有在梦中才能认出,那是西园的梅树,在松树的阴影下。
赏析
此词《水龙吟·忆毗陵故园》由清代词人曹亮武所作,描绘了对往昔毗陵故园的深切怀念与追忆。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开篇“吾家水木殊佳”,点明了故园的环境之美,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接下来,“月明春晓,风清秋晚”两句,通过季节变换,展现了四季不同的美景,月光下的宁静与清晨的生机,秋风中的清爽与夜晚的深沉,都充满了诗意。“纱窗无罅”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和谐,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宁静所包围。接着,“桂树香浓,芙蓉艳冷”两句,对比鲜明,桂花的香气浓郁而温暖,芙蓉的花朵则在冷月下显得更加清冷,两者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醉眠深夜”一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如此美景中沉醉的情景,似乎连时间都变得缓慢,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随后,“况歌喉婉转,双鬓纤手,又相送秋千架”几句,不仅展现了人物的优雅与和谐,也暗示了故园生活的温馨与美好。“邈矣檐铃巷柝”一句,通过远处的檐铃声和巷中的柝声,进一步强化了故园的宁静与遥远感,仿佛那些声音都带着时光的痕迹,让人不禁回想起过去的岁月。接着,“更寂寞、地衣裙钗”两句,表达了对过去热闹场景的怀念,以及如今的孤独与寂寞。“旧时宾客,不闻朱履,鸟啼花谢”几句,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落寞,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最后,“世事皆然,几能长好,舞台歌榭”一句,总结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即便是曾经辉煌的舞台与歌榭,也无法永远保持其美好。“只梦中还认,西园梅树,在松阴下”一句,以梦境结束全词,表达了对故园深深的眷恋与怀念,即使在梦中也能寻找到那份熟悉的记忆,仿佛那些美好的事物永远存在于心中。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对故园景色与人事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深深怀念与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秋夜怀云崖禅友
清·释敬安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