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
抒情
悼亡
写景
咏史
伤春
春天
情景交融
亲情情感

译文

县前水面上泛起细微的波纹,我为了夫君在水边哀吊。
漫不经心地展示自己的文章给后辈,而不知荣华富贵都将成为他人之有。
黄莺偷偷借用旧的韵律编织成新的曲调,小草依靠着诗人的吟咏而生机盎然。
我也有许多心里话想说却无处倾诉,随意停泊的小船仿佛迷失在迷津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深深的感慨。诗人站在废弃的江宁县边,面对着细鳞鳞的水色,心中似乎有着不为人知的沉重。"一为夫君吊水滨"中,"吊"字用得恰到好处,既可解为诗人在水边思念远去的人,也可以理解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哀悼。"漫把文章矜后代"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身才华与贡献的自信,同时也透露了一种无奈和孤独。文章虽好,但若没有合适的时机和舞台,便只能是"矜后代",即使后世赞扬,也难以挽回已逝的光阴。"可知荣贵是他人"一句,更是诗人的深刻感悟。在这废弃的县城中,他似乎看透了世事的浮华和功名的虚幻。荣耀与显贵往往属于别人,自己则只能在寂寞中沉思。接下来的两句"莺偷旧韵还成曲,草赖馀吟尽解春",则是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和情感寄托。莺鸟的歌声似乎是在复唱着过往的旋律,而野草依靠着微弱的春风解释着春天的秘密。最后两句"I亦有心无处说,等闲停棹似迷津",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面对眼前的废弃县城和悠长的江水,他的心中充满了无法倾诉的情感,就像小船在静谧的河流中停滞,仿佛迷失在时间的漩涡之中。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淡雅而深沉的哲理,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接受。

罗隐

507首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猜您喜欢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