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
禅
游
吴
造
沈
香
佛
像
及
诸
经
,
归
峨
嵋
山
(
其
二
)
曾
闻
西
蜀
境
,
独
有
大
峨
殊
。
雪
色
何
年
岁
,
佛
光
定
有
无
。
狖
声
当
夜
激
,
鸟
道
折
云
趋
。
远
觅
心
初
歇
,
应
明
系
里
珠
。
写景
地点
山水
动物
情感
思乡
峨眉山
成都
写雪
译文
曾听闻西蜀之地,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叫大峨山。
不知雪景已历多少年岁,而佛光是否定然存在其中。
夜晚时,狖猴的叫声应当非常激烈,而飞鸟在山间穿梭如同追逐云朵般快速。
当你远行寻找内心的平静并停下来休息时,应该能明白,就像珍珠串中的一颗明珠,内心的平静与明晰是息息相关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袁宗道在游览西蜀大峨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宗教信仰的深刻感悟。首句“曾闻西蜀境,独有大峨殊”开篇即点出大峨山的独特之处,引人入胜。接着,“雪色何年岁,佛光定有无”两句,将视线转向了山中之景,以雪色和佛光为载体,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宗教神秘的思考。接下来,“狖声当夜激,鸟道折云趋”描绘了夜晚山中的动物之声与曲折蜿蜒的山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最后,“远觅心初歇,应明系里珠”则表达了诗人寻觅心灵平静的过程,以及对内在真理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双重探索,以及在旅途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心路历程。
袁宗道
251首
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