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转
庵
弹
琴
竞
春
人
去
客
苔
侵
,
喜
对
安
仁
理
玉
琴
。
百
尺
游
丝
非
助
我
,
一
声
啼
鴂
是
知
音
。
湘
桃
作
意
红
兼
白
,
碧
柳
随
宜
浅
更
深
。
昨
日
胭
脂
今
日
雪
,
可
怜
墙
角
两
来
禽
。
抒情
写景
咏物
写琴
赞美
季节
春
动物
鸟
山水
译文
春天到来,人们纷纷离去,客堂的青苔渐渐侵占。但我却高兴地面对着安仁,轻抚着玉琴。
百尺长的游丝并不能帮助我什么,但一声啼叫的鴂鸟却成了我的知音。
湘桃似乎有意地红白相间,碧绿的柳条随着风势时而浅绿,时而深绿。
昨天还是胭脂般的颜色,今天却变成了雪白,这变化令人怜惜。墙角的那两只鸟儿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与艺术的感悟,充满了深邃的情感与哲思。首联“竞春人去客苔侵,喜对安仁理玉琴”以“人去”、“苔侵”描绘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荒凉的景象,与“喜对”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仿佛在与古代诗人安仁对琴对话,享受着音乐带来的愉悦。颔联“百尺游丝非助我,一声啼鴂是知音”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游丝”与“啼鴂”分别比喻为外界的干扰与内心的触动,前者看似无用,后者却能成为真正的知音,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珍视和对外界干扰的淡然态度。颈联“湘桃作意红兼白,碧柳随宜浅更深”通过描绘春天的湘桃与碧柳,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红白相间的桃花与深浅不一的碧柳,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寓意着生命的多样性和美好。尾联“昨日胭脂今日雪,可怜墙角两来禽”则以“胭脂”与“雪”对比,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同时“墙角两来禽”这一细节,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细微之处的观察,也暗示了生命虽短暂却充满希望的主题。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音乐艺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然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哲理意味。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公事后禁门三首(其一)
明·蔡羽
龙輴金铺丽,蜚廉贝阙县。燕藏朱户网,花隔绮疏烟。刻漏虚银箭,宫槐积翠钱。瑶台夜夜月,不复妒婵娟。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