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山水
抒情
冬日
荷花
月色
季节赞美
佳节思乡
咏物写意

译文

人们居住的地方虽然靠近城郭,但水边的竹林景色淡雅,更适合僧人。
远道而来的人为了寻找钟声的源头而进入,高处则可以通过楼阁来攀登。
月光下,江面上的影子显得格外寒冷,春天的冰也像是被青翠的颜色切割了一般。
有什么东西和莲花一样,存在于那最上层,并且同样清净无暇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山水画卷。诗人赵彧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禅意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首句“人烟虽带郭,水竹澹宜僧”,开篇即点明了环境的静谧与禅意的氛围。城郭之外,人烟稀疏,水边竹林,景象淡雅,仿佛是为僧侣修行之地。这里,水与竹的组合,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超然。接着,“远道寻钟入,高看借阁登”两句,描绘了诗人探访寺庙的过程。远行而来,穿过山林,终于到达了寺庙。这里的“钟”既指寺庙的钟声,也是对佛法的象征,而“借阁”则可能是指借宿之处,或是寺庙内的楼阁。这两句通过行动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对禅宗精神的追求和体验。“影寒半江月,青削一春冰”则是对夜晚景色的描绘。月光洒在江面上,倒映出一片寒影,而远处的山色则如同初春的冰块般清新脱俗。这一景象不仅美轮美奂,也寓意着心灵的纯净与清明。最后,“何物同清净,莲花在上层”一句,以莲花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境界的向往。莲花生长于淤泥之中,却能保持自身的洁净与美丽,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超脱。在这里,莲花不仅是自然界的美好象征,更是诗人内心追求的理想状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清净、超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采桑子(其七)
宋·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岁暮舟居卧病怀寄金陵和上人
宋·贺铸
野泊岁云暮,念归期正赊。津童为过客,商舶是邻家。雪密鱼依罧,潮回蚌委沙。南州人健否,不寄早梅华。
饯中书侍郎来济
隋末唐初·李世民
暧暧去尘昏灞岸,飞飞轻盖指河梁。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聊将分袂沾巾泪,还用持添离席觞。
采菱曲(其一)
元末明初·钱宰
绿柳横塘曲,沧湾是妾家。菱歌不解唱,秋水照荷花。
和友人戏赠二首(其二)
唐·李商隐
迢遰青门有几关,柳梢楼角见南山。明珠可贯须为佩,白璧堪裁且作环。子夜休歌团扇掩,新正未破剪刀闲。猿啼鹤怨终年事,未抵熏炉一夕间。
乙丑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戏成绝句十二首(其八)
宋·陆游
七月湖中风露新,临流闲照白纶巾。荷花折尽浑闲事,老却莼丝最恼人。
山行
清·释敬安
松风始微动,山鸟犹未鸣。有客资神往,高咏发幽情。荒涂莽荆榛,樵牧亦罕经。灵源穷欲尽,忽闻鸡犬声。道人欢客至,伫立候柴扃。设食罗野疏,志意殊真诚。暧暧阳已微,皎皎月孤明。心.....